时钟频率

✍ dations ◷ 2025-10-10 01:48:25 #数字电子

时钟频率(又译:时脉速度,英语:clock rate)是指同步电路中时钟的基础频率,它以“每秒时钟周期”(clock cycles per second)来度量,量度单位采用SI单位赫兹(Hz)。例如,来自晶振的基准频率通常等于一个固定的正弦波形,则时钟频率就是这个基准频率,电子电路会为数字电子设备将它转化成对应的脉冲方波。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速度”作为矢量不应与标量“频率”相混淆,所以使用“时钟速度”来描述这个概念是用词不当的。

在单个时钟周期内(现代非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这个时间一般都短于一纳秒)逻辑零状态与逻辑一状态来回切换。 由于发热和电气规格的限制,周期里逻辑零状态的持续时间历来要长于逻辑一状态。

中央处理器(CPU)制造商常为时钟频率较高的CPU定额外的高价。就某个CPU来说,时钟频率是在生产环节的最后通过实测测定的。通过了特定测试标准的CPU会被标上这个标准相应的时钟频率,如1.5GHz。而当一个CPU没有通过较高时钟频率一级的测试但通过了较低一级的测试时,它会被标上一个较低的时钟频率。例如某个CPU未通过1.5GHz时钟频率的测试却通过了1.33GHz那一级的,它就会被标为1.33GHz,并且相对于时钟频率为1.5GHz的CPU,它的卖价要低。

CPU的时钟频率通常是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决定的。首台商业PC,Altair 8800(由MITS制造)使用了一个时钟频率为2MHz(200万次/秒)的Intel 8080 CPU。第一台IBM PC的时钟频率是4.77MHz(4,772,727次/秒)。1995年,Intel's Pentium 芯片达到了100 MHz (1亿次/秒),到了2002年,最快的CPU:Intel Pentium 4 达到了3GHz(三十亿次/秒,相当于每个周期3.3*10-10秒)

对某些CPU来说,将时钟频率降低一半(降频),一般来说性能也将降低一半,同时此CPU产生的热量也将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与此相对的,有些人试图提高CPU性能,为此他们尝试让CPU运行在一个较高的时钟频率上(超频)。对他们来说他们的超频行为可能会很快受到下面一条或者两条条件的限制:

工程师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来设计CPU,使它们性能提高,耗能减少,减少限制条件的影响,使新的CPU能运行在更高的时钟频率上。最终限制条件可能由可逆计算解决,虽然可逆计算还没有得到应用。

同时人们也在寻找另一种新方法来设计CPU,使新CPU与老CPU运行在相同甚至更低的时钟频率,但是新CPU将拥有在每个时钟周期执行更多指令的能力(另见摩尔定律)。

时钟频率是比较在同一家族内的芯片性能的唯一方法。例如,一台PC机配备了50MHz的Intel 486 CPU的计算机,它的性能大约是拥有同样内存、显示设备和CPU但CPU运行在25MHz的另一台计算机的两倍,而如果是一台运行在相同时钟频率的MIPS R4000计算机就不能这样直接比较了,因为它们的处理器、功能和架构是不同的。此外,在比较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FSB),内存的时钟频率,CPU通用寄存器的数据宽度和机器的一级、二级缓存等。

时钟频率不应该被应用在不同计算机或者不同类处理器家族的比较中。而是应该以软件基准测试的结果作为比较的标准。仅仅考虑时钟频率会让人产生误解,因为不同的处理器在一个周期内能完成的工作是不一样的。例如,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的指令要比复杂指令集(CISC)的简单(但是时钟频率要高)、超标量处理机可以在一个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但是它一个周期没有完成多条指令的情况也不少见。此外除去时钟频率,低标量和并行度都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多数电脑公司宣传他们的电脑性能主要提及CPU的时钟频率。这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比如说苹果电脑公司决定生产销售时钟频率110MHz的Power Macintosh 8100/110,因此苹果公司可以宣传这台机器是运行速度最快的--因为当时Intel最快的处理器运行在100MHz。但是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 PowerPC 和 Pentium 处理器的架构完全不同。

在2000年以后,Intel 的老对手,AMD公司使用型号取代频率来推广它的处理器,因为当时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虽然拥有较高频率、但性能却输给相同时脉的其他x86处理器。这个趋势试图降低“兆赫神话”的影响,因CPU的时脉并不能表现出CPU的全部性能。2004年, Intel 公司宣布它也将型号代替频率进行命名,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将Pentium M移动处理器(它的频率大致相当于 Pentium 4的一半)与 Pentium 4 相混淆了。截至2007年,CPU性能的提高主要通过流水线,指令集和多核心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而不是时钟频率的提高(时钟频率的提高受到了CPU功耗下降的限制)。

本条目部分或全部内容出自以GFDL授权发布的《自由在线电脑词典》(FOLDOC)。


相关

  •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
  • 中国园林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一。广义上,园林意指在人工建筑出来的环境中模拟自然景物,范围相当广,小至盆栽的植种,大至池水与假山的布景。中国园林的重点则在于造景的巧妙,如何模
  • 环保局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简称环境保护局、环保局),在1968年成立,是台北市政府所属的一级机关。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为了保护台北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其组织的变革,莫不以
  • National Geographic(2013年12月)《国家地理》(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原名《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
  • 中国地方中国地方(日语:中国地方/ちゅうごくちほう Chūgoku chihō */?),又称为中国地区、或山阴山阳地方(山陰山陽地方/さんいんさんようちほう San-in sanyō chihō ?),是日本本州岛
  • 乌碣岩之战乌碣岩之战,朝鲜史称门岩之败或文岩大败,爆发于1607年农历正月末至二月初。因原属乌拉的东海女真蜚优(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城主策穆特黑决定投靠建州,建州统治
  • 右岸乌克兰右岸乌克兰 (乌克兰语:Правобережна Україна、俄语:Правобережная Украина、波兰语:Ukraina Prawobrzeżna)是指第聂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地
  • 法绍达事件法绍达事件(Fashoda Incident),或译法硕达事件,是发生于1898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东非的帝国主义殖民地争夺的最高潮。两国陷入了国际争端,但最终以英国的外交胜利告终。这使得法国
  • 居里 (单位)居里(英语:Curie,符号:Ci),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次数。根据衰变,有: − d N
  • 法 (佛教)法(梵语:धर्म,转写:dharma;巴利语:धम्म,转写:dhamma),可直译为万法、轨则等,音译为达磨、达摩、驮摩、昙无、昙,佛教术语,指佛教对世间、出世间的所有义理与修证的开示。世间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