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战役

✍ dations ◷ 2025-07-12 11:36:55 #索姆河战役

大英帝国 约420,000人

相关条目

索姆河战役(英语:Battle of Somme,法语:Bataille de la Somme,德语:Schlacht an der Somm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时间发生在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间,英、法两国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是在位于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区域实施作战。双方伤亡共130万人,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坦克。

这场战役是协约国在1916年总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拟定的内容是: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法国埃米勒·法约尔将军的第6军团和英国亨利·罗林森(英语:Henry Rawlinson, 1st Baron Rawlinson)将军的第4军团,负责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地区的德国弗里茨·冯·贝卢(英语:Fritz von Below)将军之第2军团的防御阵地;并运用骑兵兵团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等地打开突破口。英、法联军共有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国第2军团则有43个步兵师,356门火炮、迫击炮和245架飞机。德军防御由3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7至8公里。

1916年6月24日,英军经过充足的准备下,先出动了约1400门火炮,对德军阵地进行一周的的猛烈炮击(6月24日—7月1日),共发射了约150万发炮弹。英军希望透过炮火轰击,达到消灭德军战壕的目的。但事实上德军只有些微死伤,炮火不足以摧毁战壕,其中约1000门是野战炮,对战事并无多大作用。。7天的炮击,虽然几乎完全摧毁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失去了进攻作战在战术上应保持的主动性。

7月1日,英国第4军团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国第3军团第7军在其左翼掩护;法国第6军团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 遭德军MG-08的强大火力杀伤,损失近57,000人。

7月2—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此后数日,由于德军投入预备部队以及英、法联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以致推进缓慢。

7月19日,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为便于指挥,将第2军团分编为由贝洛将军指挥的第1军团和加尔维茨将军指挥的第2军团。并在防御上加长纵深,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

7月中旬,英、法联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而又损失了不少部队

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联军将其部队增强至51个师、飞机增加至509架;而德军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3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胶着,遂转变成为消耗战。

9月3日起,法国米舍莱(英语:Joseph Alfred Micheler)将军的第10军团、英国高福(英语:Hubert Gough)将军的第5军团分别投入战斗,战场正面范围扩大到50公里宽的战线。德军增强至40个师,又不停加强阵地的防御工事。因此英、法军队的推进速度平均每昼夜仅有150至200米。

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Mark I 坦克(共49辆坦克,实际参战仅18辆),配合步兵进攻,推进了4至5公里。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对守备方的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但由于坦克的技术与装备尚未完善,加上战线宽广(10公里18辆坦克),仍然没有达成打开突破口的作战目标。战术层级的运用成功并未能引导作战胜利。虽然英军后来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同样收效不大,倒让德军开始学习如何对付敌方这个庞然巨物。

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在战史上的评论是: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典型壕沟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多的。英军投入作战兵力有54个师,法军有32个师,德军则为67个师。战役结束时,英、法联军伤亡794,000人,郤未能突破德军防御,仅推进5—12公里。德军则损失538,000人。德国虽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阻截了协约国的战略计划。但协约国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

至于用兵学方面的检证是: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步兵突击来突破敌阵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此外,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权国家开始装备坦克等类型的阵地突破用重型器械,并发展反制这类重装备武器的兵器,从而带动并启发了战间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军工业的蓬勃发展。

在索姆河战役期间,英军的进攻方式,是利用徐进弹幕(英语:Barrage (artillery))随己方步兵推进而弹著点前移,步兵再以排成横列的方式(线式战术)进军。而在此战役,德军以机枪、火炮构成壕沟战强大的防御火力,使英军耗损大量步兵,却仍不能顺利攻占德军阵地。当时英军士兵的主要武器步枪对于德军阵地的打击有限,甚至根本无法对付德军防御时的强大火力。大部分的士兵在到达战壕前线之前就已伤亡倒下。此后英军开始尝试使用新型武器─坦克。

协约国:英国、法国、英属加拿大自治领地(英语:Post-Confederation Canada (1867–1914))、英属印度、英属新西兰自治领地、英属南非联邦、英属澳大利亚联邦(英语:Federation of Australia)

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

同盟国:德意志帝国

指挥官:麦斯·冯·加尔维兹(英语:Max von Gallwitz)、弗里茨·冯·贝卢(英语:Fritz von Below)

相关

  • 政党美国一直有两大主要政党。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最大的两大政党一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目前共和党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而美国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则是民主党。除两党外,还有
  • 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委员会(瑞典语:Nobelkommittén för fysiologi eller medicin)是推举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诺贝尔委员会,成员由卡罗琳学院的50人机构卡罗琳学院诺贝尔大会
  • 朱道本朱道本(1942年8月20日-),有机化学、中国物理化学家。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65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68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化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美国海军学院宪兵美国海军学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缩写USNA)又名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是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基础本科教育学校,位于马里兰州的安那波利斯。学院的格言是“ex
  • 本笃八世教宗本笃八世(拉丁语:Benedictus PP. VIII;约980年-1024年4月9日)本名图斯科洛伯爵泰奥菲拉托(Teofilatto dei conti di Tuscolo),出生地不详,1012年5月18日至1024年4月9日岀任教宗。
  • 吐含山吐含山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佛国洞,属于东大山脉和庆州国立公园。山峰高745米,在山顶可以远眺庆州盆地和日本海。
  • 刘华 (清朝)刘华(1860年-?),字宝含,陕西省韩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一年,乡试中举;光绪十五年(1889年),登进士,授吏部文选司行走。光绪二十七年,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光绪二十八年,任吏
  • 凯伦·布里吉凯伦·布里吉(Karen Bridge,1960年-2020年),婚后名凯伦·贝克曼(Karen Beckman),是英格兰退役女子羽毛球运动员。1980年,凯伦·布里吉与宝拉·吉尔文顿一起赢得苏格兰羽毛球公开赛女
  • 采风报《采风报》是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文摘报,创办于1984年。2018年,该报刊宣布停刊。2001年4月,《采风报》进行重新定位与改革。2011年,《采风报》进行改版。2012年5月11日,《采风
  • 希腊和丹麦的亚历山德拉 (1870年-1891年)亚历山德拉·格奥尔吉耶芙娜(俄语:Алекса́ндра Гео́ргиевна,1870年8月30日-1891年9月24日)是俄罗斯帝国大公夫人和希腊王国公主。她的丈夫是俄罗斯大公保罗·亚历山德罗维奇。亚历山德拉的父亲是希腊国王。1889年6月17日,她和表亲保罗大公在冬宫结婚,生下一女一子。1891年,怀孕七个月的她和朋友在莫斯科河上船是跌倒。第二天,她在一场舞会上晕倒并早产。亚历山德拉诞下儿子后陷入昏迷并在六天后去世。她的丈夫在彼得保罗主教座堂举行的葬礼上表演激动并需要旁人阻止他跳进亚历山德拉的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