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洪·尤尔达什霍贾耶娃

✍ dations ◷ 2025-07-08 09:51:54 #努尔洪·尤尔达什霍贾耶娃

努尔孔·尤达谢娃(乌兹别克语:Nurxon Yoʻldoshxoʻjayeva,1913年-1929年7月1日)是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早期的一位女演员,为最早不着面罩公开演出的女舞者之一,1929年被其兄以名誉杀人为由杀害。

尤达谢娃青年时期离家加入一俄罗斯剧团担任舞者,与后来成为苏联人民艺术家的塔马拉·哈侬同事。1928年3月8日,尤达谢娃加入剧团不久后即与另一名女舞者一起在公开演出时脱下面罩。随后她在剧团巡回至家乡马尔吉兰时回家探亲,由阿姨带入屋内后被其兄刺杀,警察到场后其兄当即认罪并坦承杀人为预谋,并指他们的父亲、当地官员(俄语:Минбаши)与穆拉迫其以古兰经为誓执行名誉杀人。隔日尤达谢娃的丧礼在一广场举行,有上千人参加,许多女性在其棺材前当场脱去面罩。其父与其兄经审判后被处决,参与谋杀的官员与穆拉则被流放。

尤达谢娃遇害后受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表扬为苏联楷模与殉道者,1967年马尔吉兰当地设立了一座纪念她的雕像,由瓦伦廷·克莱巴诺夫(Valentin Klebanov)打造,但1991年乌兹别克独立后,此雕像因尤达谢娃胡居姆运动时期女权斗士的形象不适后苏联时代乌兹别克的政治氛围而被拆除。不过费尔干纳现仍有以尤达谢娃为名的剧院“努尔孔剧院”。

此外尤达谢娃的事迹还被剧作家卡米尔·亚辛创作为一出歌剧〈努尔孔〉(Nurxon)。

相关

  • 中东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是指以色列立国后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五次大规模战争。冲突至今尚未平息。犹太人是一个源自古代近东地区的民族。
  • 豪伊·曼德尔豪伊·曼德尔(英语:Howie Mandel,1955年11月29日-),本名霍华德·迈克尔·曼德尔(Howard Michael Mandel),是一位加拿大演员、电视主持人、节目评审和配音员,最为人熟知是主持NBC游戏节
  • 秩序问题秩序问题(point of order)是一项议事程序,旨在确保议事程序受到监督,在程序错误时,提供与会者向主席纠正错误的机会。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秩序问题毋需附议,不可以讨论、重提、
  • 内布德尼茨内布德尼茨(德语:Nöbdenitz)是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总人口912人,其中男性443人,女性469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91人/平方公里。
  • 反德西特空间 数学与物理学中,一个维反德西特空间(英语:Anti-de Sitter space),标作AdS为一最大对称的洛伦兹流形,具有负常数的数量曲率。其为双曲空间的洛伦兹类比,一如闵可夫斯基空间与德
  • 乔舒亚·瑞恩·戈德堡乔舒亚·瑞恩·戈德堡(英语:Joshua Ryne Goldberg,1995年5月14日-)是一名美国恐怖分子,因试图在九一一袭击事件14周年之际制造爆炸而被定罪,同时他还伪装成一名附属于ISIS组织的伊
  • 2003年飓风马蒂飓风马蒂(英语:Hurricane Marty)于9月18日形成,是2003年太平洋飓风季第13场热带风暴和第四场飓风,也是该季最致命的热带气旋。风暴总体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虽然外界环境只略趋有利,但气旋依然稳步增强,最终在达到二级飓风强度后先后登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墨西哥本土。飓风激起强烈风暴潮并引发重大洪灾,造成价值一亿美元(2003年美元)的破坏,其中又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灾情最为严重,该国还有12人丧生。马蒂吹袭的许多地区在一个月前受到飓风伊格纳西奥袭击,令局面雪上加霜。9月10日,一股东风波从中美
  • 贝莱赫斯特中学贝莱赫斯特中学(英语:Blakehurst High School)是一所以外语教育为特点的澳大利亚公立学校,位于新南威尔士州悉尼贝莱赫斯特区,设有7-12年级的课程。该校有1138名学生、80名教师和30名非教学员工。40%的学生具有盎格鲁-撒克逊人背景,81.8%的学生为非英语母语背景。相当比例的学生出生在澳大利亚。该校学生中,华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是该校最大的非英语背景族裔,其次为希腊族裔,占全校学生数量的10%。剩余60%的学生有40多种不同背景。该校现有国际留学生40余名,80%以上来自中
  • 特雷莎·布鲁尔特雷莎·布鲁尔(英语:Teresa Brewer,1931年5月7日-2007年10月17日)是一位美国女歌手,她是美国1950年代最多产和最流行的女歌手之一,共录制了近600首歌曲。其风格结合了乡村、爵士、R&B和音乐剧等元素。
  • 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是唐张彦远所写的一部美术史,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后世许多史书、类书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画史》中有关唐朝及之前绘画的内容多取自本书。《历代名画记》第一卷《叙画之兴废》文末题识为“时大中元年,岁在丁卯”,即847年,记录的内容是“自史皇至今大唐会昌元年凡三百七十二人,编次无差,铨量颇定。此外旁求错综,心目所鉴,言之无隐,将来者能撰述其或继之”。但卷三《西京寺观等画壁》提到“大中七年”(853年),所以实际上作者在847年后仍然在不断编写这部书,定稿至少在853年。按毛晋的说法,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