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学堂

✍ dations ◷ 2025-07-19 07:34:22 #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源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祯于福建福州马尾港所设的海军学院,又称“福建船政学堂”、“福州船政学堂”或“马尾水师学堂”。船政学堂最初称“求是堂艺局”,是专门为福建船政培训人材而设。学堂成立之初即聘用外国教习教授造船、航海等专业知识,毕业生中优异者更会被派往西欧各国深造。船政学堂被称为中国海军摇篮,除了是近代中国首家海军及航海学院外,它亦是首家现代军事学院,和首家现代专业院校。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不少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外,部分亦成为中国近代的著名知识分子。船政学堂壹支为前学堂习造船、后学堂习航海;另壹支为绘事院、艺圃。前学堂、后学堂演变为海军制造学校、海军学校、海军飞潜学校,1949年迁台,现为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艺圃后改称海军艺术学校,以后又改名“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延续至1949年后,1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高航停办,原有航海专业学生转至“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专业学生转至“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现江苏科技大学)。自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的现实逐渐明显。必须学习西方技术以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想法亦渐为朝野所认同。以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于同治初年(186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制造船舰及相关火炮等军械。同年左宗棠调往陕甘总督,船政大臣由沈葆祯继任。福建船政选择在马尾为基地,兴建船坞及相关海军设施,从欧洲聘请工匠及教习教授造船。在建造造船基地的同时,沈葆祯亦非常着重培养船政及海军人材。故此在1866年同时成立“求是堂艺局”,招募年青人教育成造船或航海人材。首次考试由沈葆祯亲自在1866年主持,考生多为清贫子弟,获首名取录之考生为严复。首届60多名学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于福州城内定光寺开始上课。1867年夏“求是堂艺局”搬至马尾,1872年左宗棠的奏折仍称为“求是堂艺局”,分成法国与英国两个学堂,向法国学习制造,向英国学习航海技术,形成“一局两学堂”。后来因为“制造学堂”位于船政衙门之前,“驾驶学堂”位于衙门之后,所以又称“前学堂”及“后学堂”。前学堂教授造船、轮机及设计,后学堂教授航海及驾驶。学堂由外国聘用之导师教授,使用外语授课及用原文书本。造船方面学习法国,故此前学堂由法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法文、几何、数学、微积分、物理、机械等。航海则学习英国,故学堂由英国导师教授,科目包括英文、数学、几何、天文、地理、航海理论等。而射击、兵操、中文经史则为必修。由于学堂主办者以及管理人员并不懂得海军运作,也不知道怎样培养海军素质,聘请外教能力有限,该校并无足够的海军课程。学堂学制为期5年,毕业后,前学堂学生派往船厂实习监工,后学堂学生则要上训练舰实习驾驶。成绩最优异者之后再被送往欧洲学习,造船学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厂,驾驶学生派往英国皇家海校深造后再入英国海军任见习官(英语:midshipman)。中法战争后南洋舰队损伤大半,正好北洋舰队需要人才,李鸿章便把南洋舰队的人力北调。而南洋舰队的人员又都是从“马尾”毕业的,在这种情况下,北洋舰队清一色都是从“马尾”训练出来的人物。若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则黄海海战便是“马尾”“以一校、一级敌一国”了。船政学堂自1866年一路开办至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福建船政停办为止,毕业生共628名。辛亥革命后,船政前学堂于1913年改为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隶属于海军部。1926年,海军制造学校与海军飞潜学校(1920年设立)同时并入马尾海校。船政学堂初年要求严格,教授内容学、术并重,在当时的中国是最为现代化、最为西化的学校。其后各地先后成立的海军院校,俱以船政学堂为模式。清政府在1888年创设北洋海军,所用之人材几乎全部来自船政学堂。除了提督丁汝昌并非海军出身,北洋海军各舰管带、帮带,自总兵以下都是来自船政学堂。当中尤以船政学堂第一届尤为人材辈出,以至史学家唐德刚称中日黄海海战为“以一校一级战一国”。就算到了民国成立后的中国海军,仍然存在的福建派别,亦是出于船政。英国海军军官寿尔评论此校学生: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他们是虚弱孱小的角色,一点精神或雄心也没有,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巾帼气味。……下完课,他们只是各处走走发呆,或是做他们的功课,从来不运动,而且不懂得娱乐。大体来说,在佛龛里被供着,要比在海上警戒,更适合他们。”他发现学生们“不喜欢体力劳动,因为怕弄脏手指”,连常规海军军校需要的爬桅杆训练也不愿意做。马尾船政前后两学堂历届毕业生,共毕业学生659名。

相关

  • 巴伦西亚语巴伦西亚语(Valencià)是加泰罗尼亚语的变体(英语:Catalan dialects)之一,得名自主要使用范围的巴伦西亚自治区,为巴伦西亚自治区的官方语言之一。另一方面,巴伦西亚语也被语言学家
  • 戴维·瓦恩兰戴维·瓦恩兰(英语:David Jeffrey Wineland,1944年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物理实验室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工作。他的工作主要
  • CHg有机汞化合物是含有碳-汞键的一类金属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通常都有很大的毒性。烷基碘化汞可由活泼碘代烃和汞在光照下反应得到,活泼碘代烃有碘甲烷、烯丙基碘、炔丙基碘和
  • 饮用水饮用水是具有一定品质控管,可供饮用或使用而不会造成立即或长期性危害的水。在多数发达国家,即使只有极低比例的水实际使用于饮用或烹饪,常见用途包括洗涤和景观灌溉等,但其家庭
  • MicrobotryomycetesHeterogastridiales 白冬孢酵母目(Leucosporidiales) 微球黑粉菌目(Microbotryales) 锁掷酵母目(Sporidiobolales)微球黑粉菌纲(学名:Microbotry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
  • 野兽派野兽派(法语:Les Fauves)是20世纪率先崛起的象征主义画派,画风强烈、用色大胆鲜艳,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与梵高、高更等后印象派的大胆涂色技法推向极致,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
  • 4-甲基-1-戊醇4-甲基-1-戊醇(英语:4-Methyl-1-pentanol,IUPAC名:4-methylpentan-1-ol,也称为异己醇 isohexyl alcohol)是一种醇类的有机化合物,龙眼的果实中有微量异己醇。
  • 潜水员潜水员可以指:
  • 环戊烷环戊烷(分子式:C5H10)是五个碳的环烷烃。室温下为无色澄清高度易燃的液体,有类似汽油的气味。难溶于水,但溶于苯、醇、醚、四氯化碳等多数有机溶剂中。熔点-94°C,沸点49°C。是石
  • 梅斯赫奈特在古埃及神话中,梅斯赫奈特(也拼写为Mesenet、Meskhent 和 Meshkent)是生育女神及每个孩子的“卡”(护卫灵),灵魂的创造者,是他们灵魂的一部分,在孩子出生那一刻就无声无息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