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䫻

✍ dations ◷ 2025-10-12 21:37:15 #水路运输,古代港口

提䫻(ﺪﻴﻮﻞ‎)是印度河口的一个古代港口,阿拉伯人称之为ديبل‎,欧洲人称之为Diul或Diul-Sindhu。早已荒废。

学界相信,提䫻 (Dayul ~ Dīwal) 一名,来自梵文“神庙”(devālya)。此庙在711年阿拉伯帝国入侵时被毁。

汉名“提䫻”则始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䫻”字中古汉语“移栗切,质韵”,唐音 /yut/、今普通话读 /yu/。粤语读 /waat9/,跟粤语字“滑”同音。由于此字冷僻,常误作“提风日”、“提飓”等。

遗址位于印度河出海口,邻近今日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 (Karachi),东经67.55度、北纬24.44度,称为Bhambore遗址。遗址分作三个时期:

根据考古调查,提䫻约出现于公元四世纪。

大约到公元 711年,阿拉伯帝国 占据印度河,提䫻成为了帝国弥兰省 مکران (Makrān,古代阿拉伯人称呼印度河)、信德省 سنڌ (Sindh) 的重镇。印度河出产的甘蔗、蔗糖从提䫻转运到西方。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蒙古消灭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国王子札兰丁 (Jalal al-Din Mingburnu) 逃入印度,占领印度河一带。提䫻在战乱中渐渐衰落。

《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广州通海夷道》(页1153-1154) 引述贾耽《皇华四达记》,记载西天竺有一大河叫弥兰(Makrān,印度河的阿拉伯名),又叫新头河(Sindu 身毒,印度河 Indus),从提䫻国流入大海。

唐代的记载收录了印度河的阿拉伯文名字,明显是从唐代广州的阿拉伯商人收集的消息。现在中国的回族追述自己祖先历史,强调中国与阿拉伯多年来的来往,都会提及《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广州通海夷道》的记载。

然而,自此以后这港口再不见于汉文史籍。宋代、元代及明初郑和下西洋,中国的海上贸易最发达之际,史书也没有记载提䫻这港口。学者苏继庼注释《岛夷志》〈天竺〉条时,收录了中西学者对《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广州通海夷道》对提䫻的研究。然而,《岭外代答》、《诸蕃志》、《岛夷志》、《西洋朝贡录》、《郑和航海图》等史书是没有记载提䫻这港口。或许这港口在公元1000年开始衰落,也可能这港口的物产如蔗糖等并非华人所需,无利可图,华人未有光临也自然没有记载。

日本保存《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摹本,跋文写着此图是明初朝鲜国学者邀请明朝学者将各明朝地图合而为一。这系列地图跟《大明混一图》与元代人朱思本的《舆地图》实属同类。元朝蒙古人带来的世界观,致使元代引入阿拉伯文地图,翻译成汉文,应中原王朝地图结合,成为了大航海时代以前最详尽的早期世界地图。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其中亚地名之东是一条大河,该是印度河。此河出海口有“达没那”(*da-mu-na),即阿拉伯文记载的印度河港口Daybul(Dībal ~ Dīwal)。基于 m ~ b 互转的音韵惯例,“没收”的“没”/mu/ 可跟 /bu/ 对译。“那”/na/ 跟 /-l/ 对并,很可能是南京等南方汉语不区分 /n/ ~ /l/ 所至。  

13世纪,蒙古人统治伊朗之时,伊朗人用波斯文书写了《世界征服者史》(Tawārīkh-i jahān gushā) 及《史集》(Jāmi' al-Tawārīkh)。两书记载了札兰丁败于成吉思汗,他逃入印度,重新建立政权。札兰丁占领了印度河的 Dayul 城,即阿拉伯文史书的 Daybul,即提䫻。

波斯文史书写作 ﺪﻴﻮﻞ (DYWL - Dayūl),正是汉文译名提䫻 /tiei-yut/ 之源。唐代习惯以 /-t/ 入声翻译 /-l/ 或 /-r/。

16世纪初,欧洲人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将这个印度河港口记载为 Diul 或 Diul-Sind。Diul-Sind,即“印度河(Sind)之 Diul”。

相关

  • 皮埃尔·莫雷尔皮埃尔·莫瑞尔(英语:Pierre Morel,1964年5月12日-)是一位法国摄影师和导演,执导过较出名的作品如《暴力街区》(2004年)、《飓风营救》(2008年)和《间谍游戏巴黎》(2010年)。
  • Good Doctor好医生可以指:
  • TelnetTelnet是一种应用层协议,使用于互联网及局域网中,使用虚拟终端的形式,提供双向、以文字字符串为主的命令行接口交互功能。属于TCP/IP协议族的其中之一,是互联网远程登录服务的标
  • 普拉亚普拉亚(葡萄牙语:Praia,葡萄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
  •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学名:Thunnus orientalis),又名东方蓝鳍鲔、太平洋黑鲔、乌瓮串、乌暗串,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鲭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北太平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海域,栖息深度1-
  • 神冈区神冈区(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Sîn-
  • 巫山山脉巫山山脉位于重庆、湖北交界区,主峰为重庆奉节县境内的乌云顶,海拔2400米。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北6峰,自西向东依次是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望霞
  • 约翰·卢卡斯·舍恩来因约翰·卢卡斯·舍恩来因(德语:Johann Lukas Schönlein,1793年11月30日-1864年1月23日),德国医师。他试图证明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从而有助于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和实践的现代方法。
  • 亚努什·拉齐维乌 (1612年-1655年)亚努什·拉齐维乌亲王(波兰语:Janusz Radziwiłł,立陶宛语:Jonušas Radvila,也被称为“亚努什二世”或“小亚努什”,1612年-165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著名的贵族和权贵。他曾担当国
  • 鹿蹄草科参见正文鹿蹄草科共有4属已知36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中国有约32种,4属都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和西南种类最多。鹿蹄草科植物为常绿的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对生或轮生,多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