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俘
✍ dations ◷ 2025-07-17 22:22:17 #战俘
战俘(英语:prisoner of war,缩写为POW),或称俘虏,与人质的性质不同,是指在战争各方中,敌对方被另外一方活捉,但并未处死的,用以作为战争交换条件的人。根据1949年8月12日签订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又称《日内瓦第三公约》)规定,各国不得虐待战俘,但有时军方希望从战俘口中得到最新的战况,或敌营的下落,因此对战俘施以拷打或重刑,甚至为减少粮食的消耗,而杀害战俘,也常有因为人力不足,待遇较好的军医战俘可能被派往医院长时间劳动,身强体壮的则被派往矿场、农场当作苦力的情况;通常只有战场前线上才会出现战俘一词,在非军事区或后方抓到的应被称为间谍或特务,要依法律进行处罚。一般认为只有直接参与战争的战败人员才算是战俘,不过在大多数战争中,只有少数投降的战俘,大部分被活捉的俘虏都是平民。然而对于目前尚未能判断所谓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当地被囚禁的犯人仍属于战俘处理。根据《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第4条规定,以下人员视为战俘:根据《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战俘有以下权利:大多数战败士兵都受到非人道对待,而在战争尚未结束之前,战俘的生还率至今仍是相当之低。在战争过程中被捉的人,尤其是女性经常成为士兵的强奸对象,中国北宋末期发生靖康之难,金人掠走的北宋女性相当之多,后妃三千余人,民女三千余人,无论等级都沦为了金人的性奴,身心都受尽凌辱。然而战争中不论性别,均有被强暴的可能性。大多数战俘都被施重刑从而获得战争的信息,而也有部分是因为个人泄欲对战俘施暴。被捉的男方做苦力,女方为婢女,并如同牲畜、财宝一样分配到各将领之中。中国自古有所谓“杀降,不祥”的说法,但历代的杀俘行为仍然屡见不鲜。在历代战争中,入侵方经常大量屠杀所到之处的平民,由于战胜方的愤怒情绪,战俘受到屠杀的可能性非常的高。而部分将士为彰显战功,也会大规模屠杀战败方士兵,以提高他们在“战场”上的杀敌数量。而古代,多数人均认为此举可有效威慑敌方的士气,并提升自身军士的士气。而现代,伊斯兰国依然如此认为。中国人认为战俘是贪生怕死的人,战俘与汉奸一样是苟且偷生。许多战俘都被迫为敌方做补给工作,例如建造军事堡垒、监狱等。不少民族名人在被外族俘虏后以死殉国,后世追认他们为英雄豪杰。人们普遍对战死沙场及战败自杀的人有很高评价。现在有不少反思这种观念(主要是西方在反思,多数国家仍然不齿战俘),战俘不少是曾上战场的战士,迫不得已才成为战俘,应该尊重战俘也是英雄。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被关押的唯一目的是防止其继续参与武装斗争,战俘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探视战俘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使命之一,其工作包括进行探视并使被关押者有机会恢复并维持与家人的联系;督促相关当局遵守国际人道法,保证对战俘待遇符合人道主义标准;对战俘的去向进行登记,以防止其失踪。
相关
- 杆菌杆菌,指外观呈杆状的细菌。根据其排列组合,可分为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杆菌的样例有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幽门螺杆菌等。
- 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英语:Mathematical economics),从广义上说,是指运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经济分析,解释经济学现象的理论。从狭义上来说,是特指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 Walras)开创的一般均
- 高尔加斯高尔吉亚(希腊文:Γοργίας,约公元前487年-前376年),希腊诡辩学派学者、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及修辞学家,原居于西西里伦蒂尼。与普罗塔哥拉同为首批诡辩学者。他最为人所
- 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称安比西林、氨苄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适应症包含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脑膜炎、沙门氏菌感染症,以及心内膜炎。本品
- 授粉授粉(传粉)指的是裸子植物和显花植物的雄性配子,即花粉,从花药被传到雌蕊的柱头,使雌性配子受精的过程。超过80%的有花植物靠生物 (例如蜜蜂、蝴蝶、果蝠)传播花粉,其余则靠风 (例如
- 美洲虎美洲豹,又称美洲虎,在南美也被称为斑点豹,属于猫科,也是美洲当地现存唯一一种豹属动物。美洲豹的分布,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向南延伸,经过中美洲的许多地区,到达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
- 引子去除引物(英文:primer),又译引子,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之所以需要引物是
- 瑞典克朗瑞典克朗(瑞典语:svensk krona,瑞典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
- 姚守拙姚守拙(1936年3月-),上海松江人,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 回流回流(英语:Reflux)是一种实验操作,用于液态反应体系。有时反应物或溶剂沸点较低,为了不使物料过快气化而损失,通常在反应容器(常为圆底烧瓶)上方安装冷凝管,这样反应物或溶剂蒸气将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