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中毒

✍ dations ◷ 2025-10-08 16:19:58 #乙二醇中毒
乙二醇中毒(英语:Ethylene glycol poisoning),是因摄取了乙二醇而中毒。早期症状有中毒(英语:Substance intoxication)、呕吐及腹痛,后期症状有意识水平降低(英语:decreas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头痛及癫痫发作。长期可能会有肾功能衰竭及脑损伤的影响。即使摄取量少都可能中毒甚至死亡。乙二醇是无色、无气味、带有甜味的液体,是防冻剂中常见的成分。可能误食摄入或为自杀而刻意饮用。乙二醇在人体内会分解为乙醇酸及草酸,这正是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若在尿液中有草酸钙,或是血液中有酸中毒或渗透压间距(英语:osmol gap)增加时,可能是乙二醇中毒,可以透过量测血液中乙二醇浓度来确诊,不过许多医院没有对应的设备,无法进行检测。越早接受治疗则效果越好,治疗方式为先投与解毒剂后,再令患者稳定下来;推荐的解毒剂为fomepizole(英语:fomepizole),如果没有前者,则可使用乙醇解毒,如果器官有所损伤或严重酸血症,则可进行血液透析。其他治疗方式有投用碳酸氢钠、硫胺和镁。美国一年会出现5000起以上中毒的病例,多为成年男性。早在1930年,据报就有因乙二醇中毒致死的病例。1937年曾爆发多起致死,原因是药物中混入了类似的化合物二甘醇,1938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因而要求新药品出售前必须出示安全的证据。 防冻剂有时候会添加苦味剂以阻止孩童和其他动物误食,但并未获证有效。医学导航:毒理学毒理学 / 毒素中毒和毒性解毒剂

相关

  • 俄国åæ ‡ï¼š60°N 90°E / 60°N 90°E / 60; 90ä¿„ç½—æ–¯è”邦(俄语:РоÑÑийÑĞºĞ°Ñ Ğ¤ĞµĞ´ĞµÑ
  • 精液精液(英语:Semen),闽å—è¯ã€æ½®æ±•è¯å«åšâ€œæ½²â€ï¼ˆè¯»éŸ³ï¼šsiâu),而
  • 紫斑紫癜或称紫斑是皮肤或粘膜上出现的紫色血块,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多发于学龄儿童。3毫米~ 10毫米的紫色血块。小于3毫米大小的红
  • 医生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生又称医师,在中国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 鹅膏菌属Aspidella鹅膏菌属(学名:Amanita)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但也包括一些可食用菇类。本属的菇类造成了95%的毒菇致死案例,其中光是毒鹅膏就占有50%。在
  • 喉咙痛咽喉痛(sore throat、throat pain,又称喉咙痛或喉痛),是指咽喉出现痛楚的症状,最主要的成因是咽喉炎(喉咙发炎),但可由其他原因引致,例如白喉和伤风感冒威胁。 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
  • 灵长目源性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一个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可以再细分原猴及简鼻亚目(包括人)。灵长目的始祖住在热带雨林的树上,许多灵长目的特征表现了其适应三维立体环境的能力,大部
  • 中大西洋区中大西洋州份(英语:Mid-Atlantic), 通常是指美国境内的在新英格兰和美国南大西洋地区之间的地区。根据不同来源,有不同的定义,它一般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
  • Ta4f14 5d3 6s22, 8, 18, 32, 11, 2蒸气压第一:761 kJ·mol−1 第二:1500 kJ·mol体心立方四方主条目:钽的同位素钽(Tantalum,旧译作
  • 中世纪饮食中世纪饮食文化泛指欧洲中世纪(从5世纪到16世纪)的饮食习惯、烹调方法和餐桌礼仪,这套饮食文化跨越近千年,涵盖严寒的北欧和酷热的地中海,屡经转变和更替,成为今日欧洲菜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