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齿龙科

✍ dations ◷ 2025-09-30 16:50:38 #伤齿龙科
蜥鸟龙科 Saurornithoididae Barsbold, 1974 ?沼泽鸟龙科 Elopterygidae Lambrecht, 1933 ?原鸟形龙科 Archaeornithoididae Elzanowski & Wellnhofer, 1992伤齿龙科(Troodontidae)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在过去数十年,伤齿龙科的化石很少发现而且零碎,因为它们曾多次被分类于虚骨龙类的几乎每个主要演化支里。最近发现了大量的伤齿龙科化石,以及许多新物种。这些新发现包含数个完整且呈天然状态的标本,以及保存羽毛的标本、蛋巢、包含胚胎的蛋、以及完整的未成年体。关于伤齿龙科生理结构的研究,尤其是最原始的物种如中国猎龙,证实它们与始祖鸟、原始的驰龙科恐龙有极相似的生理结构,并证实了这些动物都是近亲,共同形成近鸟类演化支。伤齿龙科恐龙是群体型小到中型的兽脚类恐龙,体重在100公斤以内;体型最大的是伤齿龙,而体型最小的是近鸟龙,同时也是体型最小的恐龙之一。相对于其他兽脚类恐龙,它们拥有较长后肢;它们的第二脚趾拥有可收缩的大型、弯曲趾爪,类似驰龙科的镰刀状趾爪。然而,伤齿龙科的趾爪并未如驰龙科的那样大型、弯曲;在某些例子里,这些趾爪无法收缩到同样程度,也无法在行走时远离地面。至少有某一种伤齿龙科恐龙,无聊龙,它们的第二趾爪笔直,行走时无法远离地面。伤齿龙科恐龙的独特处在于它们的大型脑部,可与现代的无法飞行鸟类相比。它们的眼睛相当大,方向往前,显示它们拥有相当好的立体视觉。伤齿龙科恐龙的耳部在兽脚类恐龙中相当独特,它们拥有异常大的中耳空间,显示它们拥有准确的听力。中耳空间接近鼓膜,有助于侦测低频率的声音。伤齿龙科恐龙的耳朵位置并不对称,头颅骨两侧的耳朵位在不同的高度,这个特征只有某些猫头鹰才有。耳部的极度特化显示伤齿龙科恐龙以类似猫头鹰的方式来猎食,使用听力来确定小型猎物的位置。虽然大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伤齿龙科恐龙是肉食性掠食动物,但某些物种(尤其是伤齿龙)的小型、粗糙边缘牙齿,以及U形颌部,显示某些物种可能是杂食性或草食性动物。伤齿龙科的大型锯齿边缘,令人想起现存鬃蜥的牙齿形状。相反地,少如物种如拜伦龙,拥有众多的针状牙齿,相当适合猎食小型动物,例如:鸟类、蜥蜴、以及小型哺乳类。牙齿的其他特征,例如边缘锯齿的形状、以及表面的沟痕,现代肉食性动物也有这些特征。目前还没有伤齿龙科猎食行为的直接证据,但近年理论指出,伤齿龙科的长后肢、较小型的镰刀状趾爪(相对于驰龙科),显示它们是善于行走的动物;而它们在猎食时,可能使用脚掌、趾爪将猎物压在地上。根据伤齿龙科的跖骨、跗骨、趾爪比例,显示它们的后脚行动敏捷、但力量较小,可能比较适合捕抓、压制较小型的猎物。伤齿龙科、驰龙科可能分别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驰龙科的速度较缓慢、较为强壮,可能猎捕较大型的猎物。少数伤齿龙科的化石,包含寐龙与中国鸟脚龙的标本,证实这些动物以类似鸟类方式栖息,将头部埋藏在前肢下方。这些化石与众多类似鸟类与有羽毛恐龙的骨骸,支持了伤齿龙科恐龙身上覆盖者类似鸟类羽毛的理论。完全覆盖羽毛的原始伤齿龙科恐龙(如金凤鸟、近鸟龙的发现,更进一步支持这个理论。目前已发现许多伤齿龙科的蛋巢,包含内含胚胎的恐龙蛋。目前已有一些关于伤齿龙科繁衍能力的理论。在2004年,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等人叙述了两个伤齿龙科的部分颅骨(编号IGM 100/972与IGM 100/974),两个颅骨都发现于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位在一个蛋巢里面,这个蛋巢中有一个恐龙蛋,内有偷蛋龙科的胚胎,因此确定是偷蛋龙科的蛋巢。而这两个颅骨最初被诺瑞尔等人叙述成驰龙科的化石,而后重新归类于伤齿龙科的拜伦龙。这两个伤齿龙科颅骨是刚出生幼体或胚胎,上附有蛋壳碎片,但似乎是偷蛋龙科的蛋壳。为何偷蛋龙科的蛋巢会出现两只年幼的伤齿龙科,令人费解。目前的解释有:它们是成年偷蛋龙科的猎物、它们以偷蛋龙科幼体为食、或者伤齿龙科具有巢寄生现象。伤齿龙科在寻找鸟类起源上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与早期鸟类拥有许多共同生理特征。最近在晚侏罗纪的莫里逊组发现的WDC DML 001完整标本,属于伤齿龙科,时间也接近始祖鸟的年代。发现于中国辽宁省髫髻山组的近鸟龙,年代稍晚,也被归类于伤齿龙科。这些重要的侏罗纪伤齿龙科化石,证实了较衍化的恐爪龙类的出现时间非常接近鸟类的出现时间,而更基础的近鸟类应该在更早的时期演化出来。这项发现使得恐龙与鸟类演化上的时间矛盾无效,但少数人仍抱持者这个演化上的时间矛盾。伤齿龙科的化石是第一群被叙述的恐龙化石之一。最初,在1856年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将这些动物分类于蜥蜴亚目;但在1924年,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将它们分类于恐龙总目的鸟臀目。直到1945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ortram Sternberg)将伤齿龙科鉴定、分类于兽脚亚目。1969年以来,伤齿龙科与驰龙科共同属于恐爪龙下目演化支。但在1994年,托马斯·霍尔特(Thomas R. Holtz Jr)根据加大的脑部、长而低的上颌孔等特征,建立了Bullatosauria,包含了似鸟龙下目与伤齿龙科。伤齿龙科的骨盆也显示它们较驰龙科原始。在中国新发现的原始伤齿龙科化石,例如中国猎龙与寐龙,显示出伤齿龙科、驰龙科、以及原始鸟类始祖鸟之间的相似处;而现在的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包括霍尔特在内,都认为伤齿龙科较接近鸟类,而离似鸟龙下目较远,使得Bullatosauria分类遭到废弃。由Theropod Working Group成员所进行的密集兽脚亚目研究,显示基础驰龙科恐龙、伤齿龙科、以及始祖鸟之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几个分类形成近鸟类演化支,该演化支由奥尼拉斯·诺瓦斯与迪亚戈·玻尔所提出。Hwang等人所提出的演化树,显示始祖鸟代表近鸟类的一个原始分支,而驰龙科与伤齿龙科较为先进。这个理论提升了恐爪龙类演化出空气动力行为的可能性。以下演化树是根据爱伦·特纳(Alan H. Turner)和同事的2007年研究:寐龙中国猎龙金凤鸟SPS 100/44(英语:SPS 100/44)中国鸟脚龙拜伦龙伤齿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1年的始祖鸟研究:近鸟龙晓廷龙中国猎龙寐龙拜伦龙中国鸟脚龙SPS 100/44(英语:SPS 100/44)扎纳巴扎尔龙蜥鸟龙伤齿龙以下演化树来自于2012年的近鸟类与驰龙科分类系统重新研究:耀龙鸟翼类驰龙科近鸟龙晓廷龙IGM 100/1323IGM 100/1126金凤鸟寐龙中国猎龙西峡龙SPS 100/44(英语:SPS 100/44)拜伦龙中国鸟脚龙伤齿龙蜥鸟龙扎纳巴扎尔龙

相关

  • 血红素血红素在华语不同地区有不同含意,可以指:
  • 象皮病象皮病(又称淋巴丝虫病,拉丁语:elephantiasis, lymphatic filariasis),是由丝虫总科(英语:Filarioidea)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许多罹患此病的病患并无症状,然而有些个案却出现手臂、脚
  • 詹姆斯·克罗宁詹姆斯·克罗宁(英语:James Cronin,1931年9月29日-2016年8月25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芝加哥,1980年,因为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与瓦尔·菲奇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
  • 胺氧化酶胺氧化酶(英语:Amine oxidase)是一个涉及到组胺代谢的酶。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
  • 纳克纳克可能指:
  • 地毯地毯(又称地毡),是一种纺织物,铺放于地上,作为家俬装修设施,有美化家居,保温等功能。尤其家中有幼童或长者,可以避免摔倒受伤。挂毯是挂在墙上的毛毯,未必称为地毯。 亦有专栏指出早
  • 天文测量学天体测量学或测天学(Astrometry)是天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分支,主要以测量恒星的位置和其他会运动天体的距离和动态。他是传统科学中的一个子科目,后来发展出以定性研究
  • Reactive arthritis反应性关节炎(英语:reactive arthritis)之前称为莱特氏综合征(英语:Reiter's syndrome),是一种发炎性关节病变,是一种无菌性的关节炎。身体某个部位接触细菌、披衣菌等微生物,产生尿
  • 南戈壁省南戈壁省(蒙古语:Өмнөговь аймаг,转写:Ömnögovi aimag),是蒙古国最南部的一个省,南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省会达兰扎达嘎德。南戈壁省的总面积有165,400平方公里,多沙
  • 三大炮三大炮,四川小吃,是一种类似驴打滚的小甜食。做法是将浸泡一夜的糯米用旺火蒸至软熟,取出放在抹有清油的案板上用木辊推压至七分烂备用。取一个两边放上铜茶托的小案置中间,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