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手礼

✍ dations ◷ 2025-07-19 12:07:24 #叉手礼

叉手礼,又称交手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敬礼方式,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表示尊敬的礼,男女老幼都可行使。叉手礼演变自西域波斯的单手附胸礼,本是佛教的一种敬礼方式,多在站立时使用,除用作见面礼,回话时也常会使用。

叉手礼始见于西晋,流行于唐、宋、辽、金、元诸朝。根据《佛学大辞典》,叉手礼即拱手,但又说“竺土之法,叉手之礼,合掌交叉中指者,单曰叉手,亦曰合掌叉手”。不同时期的叉手礼略有变化。

叉手礼是从波斯的单手附胸礼转变而成,因汉人以双手为敬,就变成双手相交的叉手礼。一般认为叉手礼唐代才于社会上流行,柳宗元有诗云:“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反映叉手礼是当时常见的见面礼。安阳唐代赵逸公墓中壁画上绘一名侍者行叉手礼,当时的叉手礼是是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女性则左右相反)。

五代时叉手礼略有变化,与唐式叉手礼不同之处在于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几位行叉手礼示敬的男子就是这种形式,宋墓壁画上也见到的同样的行礼方式。

到了南宋,叉手礼的姿势再有细微的变化。据南宋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的描述,当时是两手交握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左手拇指向上,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伸直。如以右手掩胸,收礼时不可以太接近胸部,要有二至三寸距离。

叉手礼亦通行于辽金等北方诸朝。

相关

  • 前肾原肾可以是多个生物结构的中文译名。
  • 台湾闽南语常用代名词在明郑时期与清治时期,中国闽粤一带的移民大量进入台湾,其中以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人以及漳州府人为主,后来闽南语取代了台湾原住民族诸语,成为了台湾最优势语言。日治时期当局以
  • 李曙光 (地球化学家)李曙光(1941年2月15日-),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布袋座火灾布袋座火灾是1943年(昭和18年)3月6日在日本北海道虻田郡俱知安町‘布袋座’电影院所发生的火灾,造成208人死亡,为日本史上死者最多的单一火灾事故。事故现场后立有‘布袋座遭难
  • 欧琳卡·乔彻欧琳卡·乔彻(英语:Q'orianka Kilcher,1990年2月11日-)出生于德国西南黑森林,是美国演员、歌手、社会活动家,她因出演电影《新世界》而知名。1990年,乔彻出生在德国西南黑森林,其名字
  •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原国营617厂、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又称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简称内蒙古第一机械、一机集团、一机,位于包头市,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
  • 家族的诞生《家族的诞生》(韩语:패밀리가 떴다;英语:)是韩国SBS综艺节目时段《星期天真好》中极受欢迎的节目之一。节目第一季于2008年6月15日开播,播出至2010年2月14日;改版后以全新阵容在2
  • 国际共产主义潮流国际共产主义潮流(英语:International Communist Current,缩写为ICC)是一个左翼共产主义国际政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75年,从那时起,该组织出版一本国际季刊,一开始有英语和法语两
  • 750GeV双光子信号在粒子物理学中的750GeV双光子信号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收集数据后的发生的异常,2015年时被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粒子或是指示共振从2016年的结果来看,这种异常是因为在数据
  • 性客体化性客体化是指将一个人作为性欲客体来看待。这一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性方面的物化,即在性方面将一个人作为商品或物品来看待,而不考虑其人格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