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是我家

✍ dations ◷ 2025-09-27 13:03:07 #何处是我家
《何处是我家》(德语:Nirgendwo in Afrika;英语:Nowhere in Africa,意译为“在什么都不是的非洲某处”)是一套2001年首映的德国电影,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史戴芬妮·子白希(Stefanie Zweig)于1999年写的半自传小说。此片由卡洛琳·琳克(Caroline Link)执导,剧本则由琳克与史戴芬妮·子白希一起执笔,以1930年代纳粹德国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德籍犹太裔家庭为了逃避纳粹党而移居肯亚的遭遇。故事发生于1938年,犹太家族瑞第力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不得不举家逃难到肯尼亚。家庭的男主人韦特·瑞第力希在那里管理一个贫瘠的农场,而他的妻子耶特尔·瑞第力希却完全不能够适应那里的艰苦生活。与这位妻子相反的是,他们的女儿黑姬娜·瑞第力希却能够很轻松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她不仅学会使用当地的语言来进行日常交流,还和家里雇佣的当地厨师欧伯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这段逃难生活中,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婚姻曾一度出现危机,而在得知韦特的父亲与耶特尔的妹妹惨遭德国纳粹的迫害后,两人才意识到彼此是怎样的需要自己。韦特曾经在英国军队服役,并在战争结束之后申请回到德国,并在政府机关里做一名律师,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更愿意生活在肯尼亚。后来一家人经过思考,决定在1947年返回德国,开始新的生活。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导演卡洛琳·林克因为自己的女儿生病而没能参加。在距上一部德语电影《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入围最佳外语片奖的23年之后,这一部德语电影获得了这项殊荣,1998年卡洛琳·林克的另一部电影《走出寂静》(Jenseits der Stille)就曾经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电影的主要拍摄地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 Mukutani,电影的摄制组不仅仅在此地进行拍摄,同时还在摄制工作结束后和世界宣明会一起为当地修建了一条通往 Mukutani 的公路。小说为半自传式,史戴芬妮·子白希以她自己的童年为蓝本,本书受德国民众高度欢迎,曾好几个星期被列入最畅销书榜。电影与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母亲耶特尔在书中并没有发生过外遇。

相关

  • 荧光淬灭荧光淬灭(英语:Quenching)猝灭是当常温物质经射线照射(通常为紫外线或X射线)所发出会萤光强度降低的任何过程。淬灭受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很大,许多过程都可导致淬灭,例如激发态反应,能
  • 卫生假说卫生假说(英语:hygiene hypothesis)是一种医学假说,指童年时因缺少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与寄生虫,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进而增加了罹患过敏性疾病
  • 吉姆萨染液吉姆萨染液(英语: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
  • 半透膜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并不是选透膜selectively permeable membrane,半透膜根据分子/离子的物理特性,例如大小size,电荷charge决定是否可以通过。而物质通过渗透,被动转运
  • 生物科技工业园生物科技工业园(Bio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简称BIP)是一种专注于生物科技的工业园。通常为求合理的运用资源,生物科技工业园内的企业集合起来,可以发挥出生物分馏的效益。
  • 理查德·扎尔理查德·尼尔·扎尔(英语:Richard Neil Zare,1939年11月19日-),美国物理化学家,生于俄亥俄克里夫兰。他是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扎尔以在激光化学方面的研究知名,他的研究加深了人类
  • 东河东河(英语:East River),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市内的一条潮汐型海峡,北接长岛海湾,南接上纽约湾,将位于长岛的布鲁克林和皇后区与曼哈顿岛以及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布朗克斯分开。过去有段时
  • 硝化纤维硝化纤维(Nitrocellulose),学名纤维素硝酸酯,也称硝化棉、硝基纤维素,通常由棉绒纤维和木浆等纤维材料浸入浓硝酸浓硫酸混合液中制得,多数用于制作发射药。与硝化甘油相比,比较稳定
  • 皮肤医学皮肤科(dermatology)是医学上治疗皮肤疾病的专门分支。全身的皮肤面积广大,因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学科,在广义上,还包含对头发、指
  • 奥格斯堡和约《奥格斯堡和约》,全称《奥格斯堡国家及宗教和约》(德语:Augsburger Reichs- und Religionsfrieden,又译奥古斯堡和约),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日耳曼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