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2日日食

✍ dations ◷ 2025-07-08 10:18:20 #1997年9月,1997年科学,1990年代日食

1997年9月2日日食是一次日偏食,发生于1997年9月2日(西半球为9月1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由于月球偏北或偏南,本影及伪本影从地球以北或以南经过而未接触地表,只有半影覆盖了地球北端或南端部分区域,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偏食月球偏南,出现在澳大拉西亚及南极洲靠近太平洋的地区。

本次日偏食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南部及南极洲靠近太平洋的部分区域看到。其中绝大部分陆地均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在9月2日看到日食,其余部分在9月1日看到日食。

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25,共包含73次日食,依次为1060年2月4日至1258年6月3日的12次日偏食、1276年6月13日至1330年7月16日的4次日全食、1348年7月26日至1366年8月7日的2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384年8月17日至1979年8月22日的24次日环食、1997年9月2日至2358年4月9日的21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98.17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1294年6月25日,共持续了1分11秒。

下表列举了1901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48至58次:

相关

  • 创造力创造力,或创造性、才思,是一种基于概念工具及精神上技巧的人类精神现象而最终产生或发展为创意、启发及直觉的过程。从一个科学观点去看,创造性思想的产品(有时称作离散思维)通常
  • 成瘾行为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作为一种刺激,既是一种令人满足的犒赏(rewarding),也是一种强化(reinforcing):因这一行为中收到的犒赏,这一行为得到了强化;因得到了强化之后,这一行为强化
  • 埃夫斯塔希欧乔治·佩特罗斯·艾夫斯塔希欧,FRS (英语:George Petros Efstathiou,/ɛfˈstæθjuː/,1955年9月2日-),希腊裔英国宇宙学家,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他曾担任过牛津大学的萨维尔天
  • 凹点无塔螺凹点无塔螺(学名:),旧属后鳃目三叉螺科无塔螺属(),现属后鳃类头楯类支序壳蛞蝓总科粗米螺科属 。本物种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台湾海峡西部、大鹏湾、海南等地,属于暖水性种类。
  • 海盗旗海盗旗泛指海盗用来表明其海盗身份的旗帜。由于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一般世人对海盗旗的印象是白色颅骨下有两根大腿骨交叉的黑旗,西方称为“Jolly Roger”,但事实上海盗旗的种类
  • 卡纳达文卡纳达文是婆罗米系元音附标文字,主要用来书写卡纳达语,它是印度的达罗毗荼语之一。它也用于孔卡尼语、Tulu语、Beary语和Kodava语。卡纳达(Kannada)文派生自古卡纳达文。古卡纳
  • 詹姆斯·卡莱尔詹姆斯·贝多芬·卡莱尔爵士,GCMG(Sir James Beethoven Carlisle,1937年8月5日-),安提瓜和巴布达牙医和政治家,1993年至2007年间出任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督。
  • 马库斯理论马库斯理论(英语:Marcus theory)是最初由鲁道夫·马库斯于1956年提出的理论,用于解释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即电子可以从一种化学物质(称为电子供体)移动或跳跃到另一种化学物质(
  • 瑞芳蝙蝠洞坐标:25°07′34″N 121°49′54″E / 25.125990°N 121.831664°E / 25.125990; 121.831664瑞芳蝙蝠洞,是位于台湾新北市瑞芳区海滨里北部滨海公路旁的折翅蝠栖息地。此洞位
  • storytelling《storytelling》为日本女歌手华原朋美的第2张录音室专辑,由小室哲哉制作。全碟作词・作曲・编曲:小室哲哉LP:1970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