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亚甲基二砜四胺

✍ dations ◷ 2025-07-21 11:51:17 #潜在军用毒剂,杀鼠剂,Γ-氨基丁酸拮抗剂,含氮杂环,惊厥剂,含硫杂环,亚砜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tetramethylenedisulfotetramine,TETS),俗称毒鼠强,纯品为白色轻质粉末,无嗅,经乙酸重结晶后呈立方晶体状。溶于苯,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乙酸和丙酮,难溶于乙醇,极难溶于水(0.25mg/ml),不溶于甲醇及正己烷。其沸点高于摄氏270°C。TETS对酸或碱稳定,但对还原剂敏感。

1933年,德国化学家Wood和Bettye首次报告合成了一种透明的、稳定的物质——TETS。由于具有强氧化性,TETS在早期被广泛应用作生产沙发靠垫强化剂和抗霉菌剂,此后屡次发生工人因使用经TETS处理的羊毛织物而中毒的事故,TETS随之引起公众注意。

1949年,G.Hecht等人报导了TETS的合成。同年,拜耳公司针对TETS提交的专利申请获审通过。此专利拟将TETS作为灭鼠剂推广。

1959年,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成室的莫若莹、秦锡元教授报告了TETS的合成,此为TETS首次在中国大陆得到报导。同年,汪诚信发表了中国大陆内第一篇介绍TETS的文章,对其灭鼠效果表示肯定。

199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师应斌宇因误诊而对1例急性TETS中毒者给以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发现Na-DMPS对TETS中毒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若及时给药,Na-DMPS可有效缓解TETS中毒引起的抽搐症状,有降低死亡率的可能。

TETS可在室温下由硫酰胺与甲醛于强酸性环境中反应制得,产率90%。

Symthies于1974年藉离体器官试验初步证明TETS可拮抗大鼠颈上神经节的去极化作用,并基于TETS与GABA受体的结构,提出理论上TETS可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通过三个氢键结合,直接阻断GABA与对应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与GABA受体偶联的离子载体的最大去极化幅度,令其介导的抑制性作用减弱,进而致使神经元过度兴奋,表现出强惊厥作用。在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相应受体,使神经细胞膜的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亦相应下降。

另一方面,TETS可导致人体多器官损伤,提示其致毒机理尚未完全被探明。

相关

  • 风湿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风湿病学或称风湿病专科(英语:Rheumatol
  • 重形字同形字又称重形字,最广义的同形字就是写法(字形)相同义项不同的字即可称为同形字(参见多义字)。但也有学者不认同这种宽泛的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同形字”必须写法相同读音不同(参
  • 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罗马-菲乌米奇诺“列奥那多·达芬奇”国际机场(意大利语:Aeroporto internazionale di Roma-Fiumicino "Leonardo da Vinci",IATA代码:FCO;ICAO代码:LIRF),是一座位于意大利拉齐奥大
  • 波士顿红袜波士顿红袜(Boston Red Sox),是一支位于波士顿的职业棒球队,隶属于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美国联盟东区。球队主场为拥有悠久历史的芬威球场。红袜队是全联盟客场平均观众人数最多的球
  • 费雪氏曲霉费雪氏曲霉(学名:Aspergillus fischerianus)为发菌科麹菌属下的一个种。
  • 国家标准局1999年规定:正部级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
  • 普里皮亚季坐标:51°24′20″N 30°03′25″E / 51.40556°N 30.05694°E / 51.40556; 30.05694普里皮亚季(乌克兰语:При́п'ять;俄语:Припять、白俄罗斯语:Горад Пры
  • 大峡谷大学大峡谷大学(英语:Grand Canyon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中型私立的宗教大学,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学校提供在校和网络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课程。学校为1949年建立,目的是为宗教人士
  • 卡拉巴萨斯卡拉巴萨斯(英文:Calabasas),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下属的一座城市,位于圣费尔南多谷以西、圣莫尼卡山的西北方,毗邻阿古拉山、希登希尔斯、马里布。建市于1991年4月5日,面积
  • SOS反应SOS反应(SOS response)也称应急反应,由克罗地亚人 Miroslav Radman 在1975年发现和命名,是指染色体DNA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做出的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基因被诱导表达,其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