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绸缎
✍ dations ◷ 2025-07-19 01:53:17 #绸缎
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全新世大暖期(大西洋期)为中国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令桑树和蚕的养殖,能于黄河流域广泛进行。传说黄帝妻嫘祖发明“养蚕取丝”,惟丝绸究竟何时发明尚具争议。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丝绸织品技术曾由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在当时是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半岛地区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前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的:传说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虽然这个传说的可信度并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为皇帝服务。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人们通过养蚕,当蚕结茧成蛹准备羽化成蛾时,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并及时抽丝。一个蚕茧可以抽出800-1200米的蚕丝。蚕丝纤维比羊毛更硬,尽管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由氨基酸链构成的蛋白质。 蚕发出的丝绸由两种主要蛋白质丝胶蛋白和丝心蛋白组成,丝心蛋白是丝的结构中心,丝胶蛋白是围绕它的粘性材料。 丝心蛋白主要由氨基酸Gly-Ser-Gly-Ala-Gly-Ala组成并形成β折叠片,β-角蛋白。丝绸质地轻薄、柔软,是强度最高的天然纤维之一。一旦受潮,就会失去20%的强度。其弹性也偏弱,倘若已稍作拉长,下次就无法再拉伸。暴露在太阳光下,韧性也会降低,并且会变色发黄。一般而言,丝绸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后者比例达50%。一旦弄脏会受到昆虫滋扰。丝绸是不良导电体,易受静电吸附,但也能在冬天产生保暖功效。丝绸染色性良好,也容易变色,容易留下汗渍且其对水敏感,因此一般家庭难以清洗。作为传统丝绸生产发源地,现今丝绸的产量以中国最多,其次是印度。而十大丝绸生产地里,只有罗马尼亚是欧洲国家。
相关
- 治疗治疗(英语:Therapy),指用于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通常在医学诊断后实施。
- 波斯顿新英格兰波士顿(英语:Boston)为美国马萨诸塞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U.S. state))首府,占地面积 48平方英里(124 km2),2018年居民总数为694,583位,是马萨诸塞乃至新英格兰地区人口最
- 阿拉贡语阿拉贡语(阿拉贡语:aragonés,)是印欧语系罗曼语族的语言之一,主要使用者为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北部地区的居民。阿拉贡语在当地口语中也称 fabla。
- 腹毛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学名:Gastrotrich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生活在海洋或淡水中的、身体腹面披有纤毛的一类小型动物。大约有400种,一般认为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本门分为2个目
- 内容内容产业(英语:Content industry),是一种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基础,利用信息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创作、开发、分发、销售和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产业。欧盟《In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语: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英语: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简称民主德国(德语:DDR;英语:GDR)、东德(East Germany)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至1990年的中欧
- 同源异型域结构 / ECOD同源(异形)框(英语:Homeobox),或称“同源匣”是某些影响动物、真菌及植物发育的基因所拥有的一段DNA序列,拥有同源框的基因称作同源异形基因,统称同源异形基因家族。这段
- 糠醛糠醛(呋喃甲醛,英文:furfural)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制品,可由各种农副产品中萃取,包括玉米穗轴、燕麦与小麦的麦麸和锯木屑。furfural这个字取自于拉丁字的furfur,意思是麦麸,因为这是糠
- 色度学色度学(Colorimetry),又名比色法,是量化和物理上描述人们颜色知觉的科学和技术。 色度学同光谱学(spectrophotometry)相近,但是色度学更关心的是于人们颜色知觉物理相关的光谱。最
- e̞中前不圆唇元音 是在一些语言发音中出现的一种元音。 虽然IPA没有专门表示介于半闭的/e/和半开的/ɛ/间正中位置元音的符号,此音通常写作 e。而若欲准确表示,则可使附加符,如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