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1年中海油康菲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
✍ dations ◷ 2025-10-08 00:25:59 #2011年中海油康菲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或“2011年渤海湾油田溢油事故”)是指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合作开发的渤海蓬莱19-3油田自2011年6月中上旬以来发生油田溢油事件,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内地第一起大规模海底油井溢油事件。据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康菲”)统计,共有约700桶原油渗漏至渤海海面,另有约2,500桶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国家海洋局表示,这次事故已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污染,大致相当于渤海面积的7%。9月5日,事发近3个月后康菲宣布油田全部停产。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则表示已完成四次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工作,基本上掌握此次溢油对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的影响。国家海洋局初步调查结果认为这是一起完全可避免的责任事故。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陈先达等多位权威专家指出,这起事故完全是责任心缺失下的低级人为失误。C平台达到29口之多的海上钻井数量太多,进一步增加油层压力,导致井涌发生。中海油一人士证实,郯庐断裂带的确从蓬莱19-3下经过。资料显示,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活动较为频繁,曾在1975年引起海城地震、1668年引起郯城大地震。除郯庐断裂带,渤海底部还有另外一条著名地震带,即曾引发香河大地震的北西向断裂带。此次溢油事故,最棘手的即是B平台附近原本呈天然闭合状态的海底地层断裂带,在采油压力之下突然裂开,真正溢油点难以寻找,进而难以准确封堵。中海油和康菲成立有一个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双方成员组成,康菲为油田作业方。根据分成合同,油田的作业方可以掌握采油进度,全面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管理。非作业方中海油,只参与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的制定、大型投资及重大变更的审批。对于中海油来说,对油井的采油规划,更看重长期价值,而对外资来说,由于有合同限制,更看重短期价值,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规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则认为,这次渤海溢油事故,可能将对中海油广泛使用的“中外合作开发模式”形成挑战。有韩国媒体抱怨中国政府在此事故中的态度“过于秘密性和不顾邻国”“可以与日本政府在福岛事故中的态度相比”国家海洋局曾表态将代表国家向溢油事故责任方康菲中国索赔。提起索赔的将不仅是官方,部分养殖户和渔民同样在聘请律师,并开展了初步的证据收集工作。
相关
- 皮肤皮肤,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组织之一,在人体是最大的器官。皮肤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皮肤的作用因物种而异,有保暖、保护色、吸引异性等作用。各物
-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是指在生物细胞内制造新的蛋白质,它是通过蛋白酶解或蛋白质导向(英语:Protein targeting)细胞蛋白的损耗被平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它是基因表达的最后
- 肺栓塞肺栓塞(英语:Pulmonary embolism,简称 PE),系描述肺动脉遭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而阻塞肺动脉的病况。肺栓塞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吸气时胸痛,以及咳血等等,也可能会出现
- 杀真菌剂杀真菌剂(英语:fungicide)是指用来杀死或抑制真菌或真菌袍子的化合物或者生物体。真菌能够对农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严重减产,质量降低等。卵菌不是真菌,尽管它和真菌很相似,例如
- 动脉动脉(希腊语:αρτηρία)是指在生物体内、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脏本身)的多条血管。除了肺循环的动脉以及脐动脉,动脉运送的是含氧量高的血液(因此也有称之为“动
- 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英语:Ochratoxin)是一类由部分曲霉菌和青霉菌分泌的霉菌毒素(mycotoxins),常见于已霉变的饲料、咖啡豆中。可毒害家禽的内脏,使其死亡。赭曲霉毒素包括了7种结构类似的
- 非编码DNA非编码DNA(英语:Non-Coding DNA,或称“垃圾DNA”),是指不包含制造蛋白质的指令,或是只能制造出无翻译能力RNA的DNA序列。此类D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占有大多数。有很长的一段时
- 头虱头虱(学名: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是虱的一种,寄生于人类的头发或颈部的毛发之中。在人类身体其他毛发上寄生的虱都不是头虱。头虱呈褐色或灰色,有头、胸、腹三部分,以及六只
- 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缩写:ED),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阴茎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勃起或维持勃起:538-39。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后果,因为它与关系
-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英文: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是联合国建立的基础条约,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