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宅警备员

✍ dations ◷ 2025-10-12 16:26:30 #幽默,网络文化,文字游戏,互联网用语,日本互联网

自宅警备员(日语:自宅警備員じたくけいびいん)是日本的互联网用语,意思是不和他人打交道、长期呆在自己家里,如家里蹲及NEET等。

一般认为该词起源于2ch等BBS,具体起源时期不明,至少2000年代后半期已存在这种说法。2007年12月14日,该词在未来检索Brazil(日语:未来検索ブラジル)举办的“网络流行语大赏(日语:ネット流行語大賞)”中获得第7名。

该词将因没有固定工作而呆在家里的行为幽默地形容为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即“自宅的常驻警备”。据作家堀田纯司(日语:堀田純司)猜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前无法互相接触的“家里蹲”们开始常驻于网络社会交流,从而产生了这一具有自嘲幽默的“自称”。惟自宅警备员不一定单指因生病或本人为家里蹲而呆在家里的人,也有用来泛指所有“不和他人打交道而呆在自己家里”者。

除了自宅警备外,自宅警备员的“任务”还包括互联网的检查及维护、自宅到便利店的路段巡逻等;有说自宅警备员的晚班比日班更受欢迎,又有人说这类工作任务繁重又没什么工资。

实业家平松庚三(日语:平松庚三)2008年卸任livedoor Holdings(日语:LDH (持株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后,在一篇访问中说自己“换了自宅警备员的工作”,“自宅警备也不轻松啊。又要遛爱犬,又要更新《玛利欧赛车》的通关时间纪录。でっていう!”。

2013年,普通新闻媒体也在文章中将“家里蹲”形容为“自宅警备员”。

亦有称是“由自宅警备的人组成”的社团自宅警备队 N.E.E.T.(日语:自宅警備隊 N.E.E.T.),Cosplay成SWAT队员参加各种活动。

另外,在“自宅警备员”成为网络用语之前,有报道将世界上治安较差地区,普通人为自己住宅雇佣的保安员称为“自宅警备员”。

相关

  • 杨宜蓁杨宜蓁(1985年10月26日-,原名杨淑君),生于台湾新北市莺歌区,前中华民国女子跆拳道国家选手,因外型出众,被新闻媒体称为“漂亮宝贝”。是2010年亚运跆拳道争议事件的当事人,现任台北市
  • 叶小纲叶小纲(1955年9月23日-),本名叶小钢,艺名叶小纲,祖籍广东,生于上海,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父亲叶纯之也是作曲家。早年曾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
  • 美国海军部美国海军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Navy)依据美国国会法案创建于1798年4月30日,其担负的职能有:为美国海军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行政管理、技术支持,并通过文官
  • 宫维桢宫维桢(1911年11月-2002年5月17日),男,山东莱阳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1911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1936年夏天考入北京弘达学院,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 塞普·赫贝格尔约瑟夫·“塞普”·赫贝格尔(德语:Josef "Sepp" Herberger,1897年3月28日-1977年4月28日),生于曼海姆的瓦尔德霍夫(Waldhof),卒于曼海姆,是德国著名的足球教练。曾在1936年-1942年和19
  • 路德维希·比尔曼路德维希·弗朗茨·本尼迪克特·比尔曼(德语:Ludwig Franz Benedict Biermann,1907年3月13日-1986年1月12日)是一位德国天文学家。比尔曼的研究是在天文物理和等离子。他预测了太
  • 汉斯·托罗普施汉斯·托罗普施 (1889年10月7日 – 1935年10月8日) 是一位化学家,与弗朗兹·费歇尔开发费托合成。
  • AIR ORIGINAL SOUNDTRACK《AIR ORIGINAL SOUNDTRACK》是Key Sounds Label在2002年9月27日发布的第一张《AIR》游戏原声音乐专辑,主要收录了电脑游戏《AIR》所使用的主题曲以及背景音乐为主,其产品目录
  • 1999年6月逝世人物列表1999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1999年6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乔丹·彼得森乔丹·伯恩特·彼得森(1962年6月12日-)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和文化评论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异常心理、社会心理的和人格心理学,特别是宗教信仰和思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