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灰香乳菇

✍ dations ◷ 2025-10-12 18:33:54 #乳菇属,食用菌,北美洲真菌,欧洲真菌,亚洲真菌

Fr. (1818)
(Fr.) P.Kumm. (1871)
(Fr.) Kuntze (1891)

蕈伞凸面

浅灰香乳菇(学名:),俗称椰香乳盖(coconut scented milk cap),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乳菇属。这种真菌是一种外生菌根蘑菇,并且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这种真菌呈灰紫色或淡浅黄色,且有着类似椰子的气味。

浅灰香乳菇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于1818年描述的,其学名为浅灰香伞菌()。于1838年,弗里斯决定将其学名改为现名。其学名中的“”源自古希腊文“”和“”,两者的意思分别是“糖”和“气味”,指的是其类似椰子的气味。

浅灰香乳菇是一种体形细小至适中的蘑菇。其菌盖直径约为2–5.5厘米,呈灰紫色或淡浅黄色。呈凸面状,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扁平状或漏斗状,且有时候中央会稍微隆起。菌盖较薄,且年轻时其边缘会向内弯曲。其菌柄高2.5–6.5厘米,厚0.4–1.2厘米,呈圆柱体状或锥体状,颜色与菌盖相若,且但有时候会较为苍白或略带黄色的色调。菌柄较为柔软及易被折断,且有时候是空心的。其菌褶之间的间距不大,呈淡黄色至淡肉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灰紫色。其子实层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其菌肉呈浅黄色,并有着近似椰子的气味。其孢子印呈乳白色。其担孢子的大小为7–8.5 x 5.5–6.5微米。

凋萎状乳菇(英语:Lactarius vietus)()与浅灰香乳菇相似,只是其乳盖呈灰色,而浅灰香乳菇的乳盖则呈白色。椰香乳菇()亦与浅灰香乳菇相似,只是前者有着具粘液的棕色或橙色菌盖,且不会在桦树下生长。

浅灰香乳菇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并以外生菌根的方式依附着阔叶树生长,尤以桦树为最。这种真菌主要在夏末和秋季期间出现,并以单独或散居的形式生长。这种真菌主要在北美洲、欧洲、新西兰、斯瓦尔巴群岛、日本和中国。

浅灰香乳菇并没有毒,因此是可供食用的。但是,部分真菌学家却因其体形细小及无味道而不建议食用,甚至认为是不可供食用的。尽管如此,不少地方的人仍然会进食这种真菌,包括中国云南。

相关

  • 蝾螈蝾螈科(学名:Salamandridae)是通常颜色鲜艳的中小型两栖纲有尾目动物,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地中海沿岸)。终生有尾,没有鳞片,是有尾目两栖动物的代表,也是
  • 发育自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胚胎学(英语:Embryology)是研究活着的有
  • 系统地理学系统地理学(Systematic geography)是地理学四大分类的其中之一,也是地理学的主干。系统地理学可再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大多数的地理学研究都是在系统地理学中的各分类
  • 詹姆斯·斯普迪赫詹姆斯·安东尼·斯普迪赫(英语:James Anthony Spudich,1942年1月7日-),克罗地亚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和心血管疾病教授。2012年与迈克尔·希茨和罗纳德·韦尔同
  • 防卫防卫战就军事而言,即指以防守武力阻挡抵抗他方入侵的战争,如:抗战。近现代军事防卫战的发起,并不一定是被动,除了防卫固守外,也包含吓阻用途的预防战争武力建置。防卫战有战略战术
  • 岩户景气岩户景气(日语:岩戸景気/いわとけいき Iwato-keiki */?),是指1958年(昭和33年)7月至1961年(昭和36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日本经济发展高潮。出现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
  • 安全壳核反应堆安全壳,或称反应堆安全壳、安全壳建筑或安全壳、围阻体、安全厂房、安全掩体,是构成压水反应堆最外围的建筑,指包容了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大部分系统和设备的外壳建筑,用以
  • .ni.ni为尼加拉瓜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m .
  • 龟田鹏斋龟田鹏斋(日语:亀田 鵬斎/かめだ ぼうさい  ?,1752年10月21日-1826年4月15日)是江户时代中后期、化政文化时期的书法家、南画家(日语:南画)、儒学家。“鹏斋”是其号;本名“翼”,后改
  • 良恕法亲王良恕法亲王(1575年8月27日-1643年8月29日),俗名胜辅,幼名三宫,是江户时代前期皇族及僧人。父母是诚仁亲王和劝修寺晴子。出家后,受亲王宣下为法亲王,兼任曼殊院门迹和比叡山延历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