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

✍ dations ◷ 2025-10-19 22:36:06 #大理寺
大理寺是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的中央审理机关。越南古代仿中国,亦设置有大理寺这一机关。秦汉为廷尉,北齐改为大理寺,历代因之。秦汉时期以廷尉主刑狱,审理各地刑狱重案。西汉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曾四次将廷尉改作大理,后又改回。北齐首先设大理寺,为官署名,置判寺一人,又加少卿一人,其掌职是审核刑狱案件。后沿用此制。宋分左右寺,左寺复审各地方的奏劾和疑狱大罪,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其主官称卿,下设少卿、丞及其他员役。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增详断官二为十员。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手诏:“大理寺近举坠典,俾治狱事,推轮规摹,皆以义起,不少宽假,必怀顾忌,稽留弊害,无异前日。宜依推制院及御史台例,不供报纠察司。”元未设大理寺。明清继续设大理寺,但职能上与唐宋略有不同:唐宋大理寺掌审判,而刑部掌复核;明清则大理寺掌复核,而刑部掌审判。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明清以前,大理寺权较重;明清以后,大理寺虽仍为“三法司”之一,但主要权力逐渐转向刑部。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推鞫,大理寺负责复核详谳。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隋炀帝改从三品,唐同。明、清均正三品。可参与朝廷大政会议。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六月,大理寺丞周志清提升为卿,又说:“大理之卿,即古之廷尉,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大理寺多植棘,故亦称为“棘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时,大理寺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颁行《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改大理寺为大理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继续设大理院。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改设最高法院。太常 | 光禄勋 | 卫尉 | 宗正 | 太仆 | 廷尉 | 大鸿胪 | 大司农 | 少府太常寺# | 光禄寺# | 卫尉寺 | 宗正寺 | 太仆寺# | 大理寺# | 鸿胪寺# | 司农寺 | 太府寺注:#者为明清五寺南衙十六卫(洪武废)

相关

  • 芽孢杆菌属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模式生物枯草芽孢杆菌和著名的致病菌炭疽杆菌等。此属细菌中有专性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他们遍布于各种环境,有些独立存在亦有些会寄
  • smallN/small新近纪(英语:Neogene,符号N),旧称晚第三纪,是地质年代中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3±0.05百万年,距今2.6百万年结束,持续了21.4百万年。新近纪内,动、植物已接近现代。货币虫已完全
  • 傈僳竹书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英语:amitosis)是指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成两个大小大致相等的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故被称为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无丝分裂又
  • 沉积岩沉积岩,在有水循环的星球上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
  • 诸神系谱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以粗体显示。
  • 五脏脏腑,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通称五脏六腑。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脏”指的是人体内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加上心包即为六脏),主要功能为生化和蓄存精气;以及六腑,即:胆、小
  • 国际围棋联盟国际围棋联盟(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IGF))是以围棋在国际上普及化作为目的的组织。1982年3月18日创设,有29个加盟国。截至2012年底共有74个加盟国。
  • 法国王后和皇后本表列出法国历代王后和皇后。由于法国“萨利克法典”严格规定君主必须是男性,因此历史上从未出现一个实际上“女王”或者“女皇”(虽然其中一些女性曾摄政国家)。987年以来,法
  • 净利润利润(Profit)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有两种含义:虽然在有些分析中不十分明显,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利润包括机会成本。企业家利润通常是正数,但正常利润一词则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