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漂移(英语:polar wander)是一个极点相对于一个参考坐标运动。 在地质界,极漂移是指地球磁极轴相对于一个参考坐标的移动。 例如可以用古地磁标本所在地的大陆块为参考坐标,倘如同一地质时代而不同大陆块所测出的磁极不同,就可由此计算出大陆块彼此之间的相对运动 。
极移(polar motion)是指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壳的活动,根据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学方法包括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 月球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等,测出现代地球自转轴的钱德勒摆动,朝西经80°方向的不规则移动,及年度振荡。其使用的固定坐标是国际协议原点. 这些是直接观测的数据,但在地质历史记录中则无。极漂移则是根据岩石的古磁性测出相对岩石所在地的磁极的位置。然后综合同一地质时代,但不同地区岩石的相对磁极的位置,导出磁极的统一位置。前者是现代所观测的自转轴活动,后者是推论出的地质时代过去磁极活动的历史.
在过去地质时代中,磁极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可以利用磁性矿物,如磁铁矿,找到一个相对于当时磁极的一个大陆纬度。 事实上大陆相对于磁极来讲,是一直移动的; 但如果把大陆固定,这相对移动就好像是磁极却在移动。 如果数据足够,就可以重建大陆相对于磁极的移动。视极漂移就是根据一个固定的大陆,磁极漂移动的路径。 如果多个大陆之间有相对运动,每个大陆所得的视磁极的移动路径与其他大陆不同 。 相反,当两个大陆相互平行移动时,它们的视极漂移是相同的。
真正的极漂移是除去板块构造的运动后,地理两极相对于地球表面的移动。这移动是由地幔和地壳之间的重新排列引起的,以便将最大惯性矩轴和自转轴对齐。在这种情况下,地球能达到最低动能。由于地球是非刚性体,能消散动能而达到最低动能状态。真正的极漂移的证据必须根据大量视极漂移的数据,找出磁极本身的移动。而这些数据需要校正板块本身的移动 。超大陆的形成可能引发更快的极漂移。也就是说,由于超大陆会在某一区集中额外的质量,因此地球的自转会将超大陆往赤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