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龙

✍ dations ◷ 2025-10-09 16:18:22 #帝龙
帝龙属(学名︰Dilong) 是一种小型、具有羽毛的暴龙超科恐龙,化石从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义县组陆家屯发现,年代为下白垩纪,约为1亿2500万年前。模式种是奇异帝龙(D. paradoxus),是由徐星等人在2004年命名。属名在中文意为“皇帝蜥蜴”,种小名的paradoxus是古希腊文“παράδοξον”,意即“奇异”。模式标本(编号IVPP 14243)是一个几乎完整、部分关节仍连接的头骨与骨骼,身长约1.6米长,被认为是个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身长可能有2米。其他化石包含:一个几乎完整的头骨与前段荐椎、一个头骨、以及一个可能属于帝龙或其他属的头骨。帝龙是最早、最原始的暴龙超科之一,且有着简易的原始羽毛。羽毛痕迹可在帝龙的下颌及尾巴看到。这些羽毛并不类似现今的鸟类羽毛,缺少了中央的羽轴,用作保暖而不是飞行。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及蒙古发现的成年暴龙类,其皮肤上有一般恐龙的鳞片。在2004年,徐星等人认为暴龙超科的身体不同部分皮肤,分别覆盖者鳞片或羽毛。他们并认为有可能幼龙是有羽毛,但成长后会脱落,因为不需要羽毛保暖。当帝龙被发现时,它们被认为是最原始、年代最早的暴龙超科。在2007年,艾伦.特纳(Alan Turner)等人重新研究虚骨龙类各支系的演化关系。他们提出帝龙不属于暴龙超科,帝龙比虚骨龙衍化,但比美颌龙科原始。在2010年,汤玛斯·卡尔(Thomas Carr)、汤玛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在命名Bistahieversor时,将帝龙重新归类于暴龙超科,而非更衍化的虚骨龙类演化支。

相关

  •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临床医学(英语: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
  • 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英语: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对于生物体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基因对细胞生长,分化和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的调控,这些过程使生物体形成组织和器官
  • 美他环素美他环素又称为“甲烯土霉素”,是一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美他环素能与tRNA结合,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及肝脏损害。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
  • 核爆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
  • 褪黑激素褪黑素(英语:melatonin;i/ˌmɛləˈtoʊnɪn/),或称褪黑激素或美拉托宁,化学名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皆有发现的物质。在动物体内,褪黑素是一
  • 肿瘤护理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首都大学东京首都大学东京(日语:首都大学東京/しゅとだいがくとうきょう Shuto Daigaku Tōkyō,英语: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东京都八王子市的公立大学。于2005年创立。简
  •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雪兰莪沙登 (总校)博特拉大学(马来语: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简称:博大(UPM)(又称布特拉大学,或布大),是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南面附近高科技地段,地处马来西亚硅谷的一所国立大学
  • 杰拉德·特·胡夫特杰拉德·特·胡夫特(荷兰语:Gerard 't Hooft ,1946年7月5日-),荷兰理论物理学家,乌得勒支大学教授,于1999年因为“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与其指导教授马丁纽斯·韦尔
  • 乙部,是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个(一划的则为第五个)。就正体中文中,乙部归于一划部首。而简体部首称“乛部”,而乙为‘乛部’的附形部首。乙部通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