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王朝

✍ dations ◷ 2025-09-06 11:14:08 #征服王朝
征服王朝(英语: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汉学家德裔美国人魏复古所提出的历史学名词,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学说”,首次出现于他与冯家昇合著的《中国社会史:辽》。征服王朝相对于汉族王朝,意指草原民族在中国本土建立的国家与朝代,该民族吸收汉文化但刻意保持自身文化,这与吸收汉文化并彻底被汉化的渗透王朝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一些中国以外政权也可以称为征服王朝,如伊朗的伊儿汗国,印度的莫卧儿王朝,英格兰的丹麦王朝和俄罗斯的钦察汗国。魏复古将中国历史朝代分成两类:一个是汉族建立的朝代,另一个是由四周少数民族(大多是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其中又分成渗透王朝与征服王朝。征服王朝大多实施二元政治:以本民族制度管理本民族,以汉族制度管理汉族。例如辽朝官制分北面官与南面官,以北面官管理契丹族,以南面官治理汉族;金朝以猛安谋克管理女真族,以州、县管理汉族;元朝以蒙古本身制度管理蒙古族,以汉法治理汉地。征服王朝的民族强调民族特质:外来民族为了维护自身民族文化,在政策上也都刻意维护本族利益。他们创制属于自己的文字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八思巴文与满文,并奉为国语。为了维护本身军事优势,他们也提倡尚武精神,注重骑射训练。传统学者采取以汉族为立场的思维,认为征服汉地建立政权的外来民族最后大多被汉文化同化,只有元朝汉化最浅。魏复古改采支配权力者的立场思考,并且提出“征服王朝”学说。他提出两个论点:认为征服中原的北方民族并非都是被汉文化单向同化,而是与汉族互相涵化,例如北齐要求汉族学习鲜卑文化、北周融合胡汉文化后形成的胡汉关陇集团、元朝鼓励汉人学习蒙古文化、元朝采取“草原本位政策”、清朝强迫汉人接受剃发易服等满洲文化。部分的草原民族在人数与文化水平方面虽居劣势,但他们往往保全本身文化,选择性的摄取汉化,力图维护自身文化,并且强迫汉族遵从其本身文化。

相关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英文: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简称ADMA)是一种自然存在于血浆内的化合物。它是在人体细胞内细胞质中发生的蛋白质修饰过程产生的代谢副产物,与精氨酸
  • CCND12W96, 2W99, 2W9F, 2W9Z· protein binding · cyclin-dependent protein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gulator activity · enzyme binding · protein kinase binding·
  • 颚脊椎动物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格奥尔格·威廉·斯特勒格奥尔格·威廉·斯特勒(德语:Georg Wilhelm Steller,1709年3月10日-1746年11月)是德国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医生和探险家,曾在俄罗斯工作,并远赴勘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等地参与探险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德语: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德国有机化学家。从1850年代直到他去世,凯库勒是欧
  • 腹壁反射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是指滑动脐周围腹部皮肤引起腹部肌肉产生的收缩反射。腹壁反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在肥胖、老年人或经产妇中,由于皮肤松弛,腹壁反射可能
  • 蛋白激酶BAkt,亦被称为蛋白激酶B(PKB),是在如葡萄糖代谢、凋亡、细胞增殖转录及细胞迁移等多种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英语:serine/threonine-specific
  • 单斜单斜晶系无高次对称轴,二次对称轴和对称面都不多于一个。晶体以唯一一个二次轴或对称面法线为b轴。b轴和a轴、c轴均正交,a轴,c轴斜交。α=γ=90o,β≠90o;a≠b≠c。折射率有3个,其
  • 外交官外交官是一个国家派往他国办理外交事务的人员。外交官的任务是代表他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外交官有临时性的、只为商讨一件特定事务而到他国去的,也有在另一
  • 函可案函可案发生于顺治四年(1647年)的清朝第一起文字狱。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四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原是明朝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因藏有“逆书”《再变记》而遭到满洲大将巴山、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