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园腊叶馆

✍ dations ◷ 2025-10-01 16:47:45 #台北植物园腊叶馆
坐标:25°01′55″N 121°30′32″E / 25.031806°N 121.508867°E / 25.031806; 121.508867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于1924年兴建,原为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林业部腊叶馆”。日治初期为开发台湾森林资源,计划性从事“台湾植物调查事业”,野外采集的植物干燥制成“腊叶标本”保存,以供鉴定植物种类。本馆因此成为台湾第一座专为贮藏植物腊叶标本而兴建之标本馆,是台湾林业研究与植物资源调查的发祥地。本馆隶属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2008年台北市政府公告为市定古迹。珍贵的腊叶标本现已移至现代化的植物标本馆。2016年适为台北植物园120周年纪念,林业试验所为传承台湾植物研究史,爰修复现址为展示馆。2017年重新开幕,提供民众一窥植物研究历史,并延续台湾植物研究、保育与教育的使命。1896年(明治29年):民政局殖产部于小南门外设置苗圃(台北植物园前身)1903年(明治36年):川上泷弥、早田文藏陆续来台1904年(明治37年):开始“台湾植物调查事业”(至1923年止)1904年(明治37年):殖产局创设标本室(1905年12月火灾焚毁多数标本)1906年(明治39年):松村任三、早田文藏合著“台湾植物总览”1908年(明治41年):佐佐木舜一、金平亮三陆续来台1911年(明治44年):创立殖产局林业试验场1911-1921年(明治44年-大正10年):早田文藏出版“台湾植物图谱”共10卷,记载台湾植物3,647种(含亚变种)1917年(大正6年):金平亮三发表“台湾树木志”,并于1936年发行增补版1917年(大正6年):佛里纪念碑揭幕1921年(大正10年):台北苗圃改称台北植物园、中央研究所林业部成立1924年(大正13年):林业部腊叶馆成立,金平承接川上等人调查台湾植物成果,提供日籍植物学者在台从事分类研究场域及保存标本1925-1932年(大正14年-昭和7年):山本由松发表“续台湾植物图谱”共5卷1928年(昭和3年):佐佐木舜一编著“台湾植物名汇”,记录台湾植物3,582种(含亚变种)1930年(昭和5年):佐佐木舜一任腊叶馆主任,出版“林业部腊叶馆目录”,馆藏约30,000号,近6,000种植物1936年(昭和11年):早田文藏纪念碑揭幕1936年(昭和11年):正宗严敬编纂“最新台湾植物总目录”,收录台湾植物达5,245种(含亚变种)1939年(昭和14年):中央研究所改组,台湾总督府林业试验所成立1945年(民国34年):台湾省林业试验所成立2000年(民国89年):标本迁移至森林研究大楼,设立植物标本馆2017年(民国106年):腊叶馆及佛里铜像、早田文藏纪念碑修复开幕台北植物园腊叶馆空间机能在日治时期,一楼部分应以典藏及办公为主,而在二楼部分则以储藏和工作(标本制作)为主要机能。室内为二层空间,中央为挑空区,腊叶标本柜配置在两侧。一楼部分,配合上方之挑空,在中央处设有仿西方古典式样之金属制圆柱七根,两边三支相对,支撑二楼回廊。主要负责腊叶馆业务之管理人为郑宗元主任,而研究人员有:章乐民先生、柳榗先生及王仁礼先生,亦有一或二位专门负责整理标本之技工。此一阶段腊叶馆一楼为腊叶标本之典藏空间,并兼具办公功能,而二楼空间则全为办公空间之用。原设置在挑空区之楼梯已经拆除,而将楼梯改至西南侧,侧门入口侧。台北植物园腊叶馆推测因腊叶标本典藏空间不足,遂将原挑空空间新增楼板,使二楼成为储藏与办公空间。全部改为以腊叶标本典藏为主,不再兼具办公之机能,所有人员撤出台北植物园腊叶馆。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业务之管理人,改由徐国士先生为主任,而研究人员则为:杨远波先生等人。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一、二楼皆为腊叶标本典藏空间。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在以典藏为主之条件下,主要办公区域皆移至隔壁办公空间。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历任之管理人,有吕锦明主任、潘富俊主任及邱文良主任(组长);而在研究人员部分,则有:杨远波先生、吕胜由先生、杨国桢先生等人。此阶段,台北植物园腊叶馆除馆舍的改建外,如:屋顶翻新、标本柜汰旧及各硬件设备之更新,在软件的建设上亦有快速成长,标本藏量亦由原本之六万份逐步成长。另外,在相关图书与数位资料亦逐步成长,成为台湾重要之植物典藏与学术研究机关。腊叶标本之储藏转移至新大楼,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之功能遂改为园区技工与志工之办公室,因此于此阶段再进行改建。在一楼部分,将空间由原本放置标本柜之广间而改为办公空间,并在原挑空范围,即原金属圆柱范围内砖砌隔间墙。除作为办公空间外,在前区规划两间储藏室,而后方之办公室调整为休息室。二楼空间分为两区,一区为志工之办公室,另一区则为会议与工作空间。二楼配合现代之使用需求增加天花板,之卫浴机能外,亦新增空调与消防等机具与管线。依原建筑设计整修,重新打开中央挑空部分,重现仿西方古典式样之金属制圆柱七根及楼梯。转变为以描述台湾植物探索历史的展示馆。一楼为常设展区及特展区,二楼为不开放之储藏展示柜及教学区。腊叶馆之建物结构为加强砖造,红砖的外观具有时代特色,楼板为RC,部分梁柱为钢管结构,屋顶为切角顶等,充分反应了当时在东京大地震后耐震结构的尝试,虽在台湾并未普及,但不论就形式或结构特色来看,都深具建筑史及技术史上的价值与文化意义。台北植物园腊叶馆主要为清水砖造墙体,墙面在屋檐与清水砖墙身间设有白色之装饰带。在开口部分,旧制木造上下拉窗设置位置略向内退缩,使开口部形成一内凹之垂直线带。内凹之开口得作为窗台泄水外,旧制外侧亦设有一外推之金属制双开窗,整修后并未加装但仍保存旧有门作。依据日治时期之照片比对,创建初期之屋顶在屋脊及屋檐部分,在照片出现直线之型态,未有传统和瓦或水泥瓦造屋顶常使用之脊瓦及鬼瓦构造。另外,在屋面部分,屋面构造亦呈现出平滑之型态,未出现传统栈瓦层层堆叠之型态,故初步排除为日式和瓦或水泥瓦之屋顶构造。另外,台北植物园腊叶馆屋架为西式之芬克式桁架,在日治时期相似规模与构造之类型常出现在广间式之集会型建筑礼堂等。原建筑设计者不详。

相关

  • 大力神大力神火箭是美国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前身为LGM-25太阳神洲际弹道导弹,共发射368次(1959年至2005年),包含于1960年代中期的双子星载人计划。大力神火箭至1980年代晚期持续
  • 孟加拉分治 (1905年)1905年的孟加拉分治(孟加拉文:বঙ্গভঙ্গ)是指由时任印度总督乔治·寇松主持的孟加拉地区划分,孟加拉地区分为东、西二部分,由此引发当时英属印度剧烈的政治动荡。该计
  • cccDNAcccDNA即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是一种有三级结构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最早是在噬菌体中发现的,而在自然界中被DNA病毒(如多瘤病毒科)感染的其它细胞中
  • 兄,汉语口语多称哥或哥哥,是对父或母所生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血亲称呼,有时泛指一切男性同辈兄长(如堂兄弟、表兄弟),为了谦虚也称所有男性同辈为“兄”(事实上年龄可能比自己小,如
  • 谢希谢希(英语:Salitis),古埃及第十五王朝首任国王。为西克索斯人首领,西克索斯人是青铜器时代巴勒斯坦入侵者,他们逐渐侵袭埃及,强占王位。占领下埃及与中埃及,将上埃及由其诸侯来统治
  • 电子手表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及显示时间的仪器。几乎是利用皮革、橡胶、尼龙布、不锈钢等材料,制成表带,将显示时间的“表头”束在手腕上。本来作为仪器的“錶”应
  • ʒ浊颚龈擦音或浊拱龈后擦音(voiced palato-alveolar fricative 或 voiced domed postalveolar fricative)属齿龈后音,表示为⟨ʒ⟩,是⟨ʃ⟩相应的浊音。是法语、葡萄牙语、罗马
  • 油画油画,指用干的油调配的颜料所作的绘画。油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有油帛的记载,明代《髯饰录》记载了诸种油画技法。油画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兴盛起来,并传播到各地。欧洲油画
  • 长隆酒店长隆酒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家按照五星级标准建造的生态式主题酒店,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迎宾路,毗邻香江野生动物世界与长隆欢乐世界。长隆酒店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于200
  • 肌肉崇拜肌肉崇拜是一种身体崇拜(Body worship)的形式,其崇拜者以各种包含磨蹭、按摩、亲吻与舔舐等性刺激方式接触所谓的主导者的肌肉。主导者几乎总是一名健美运动者,要么是一名健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