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效应

✍ dations ◷ 2025-09-29 10:01:25 #疏水效应
疏水效应(英语:Hydrophobic effect)又称疏水性效应,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一种性质,会使这些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自我聚集(self-associate)的特性。例如油在水中会呈现与水分离的现象。此外这种现象对于蛋白质的型态、不同蛋白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核酸结构等生化分子也有所影响。例如某些拥有疏水核心(hydrophobic core)的蛋白质,会以疏水轴为中心形成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在水中蛋白质折叠时总是倾向于将疏水基团埋藏在分子内部,将亲水基团暴露在外部的现象。蛋白质溶液系统熵值的增加是疏水作用的主要动力,因此,疏水作用又被称作熵效应。

相关

  • 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酶的一种,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一般用于生产的纤维素酶来自于真菌,比较
  • 有颌类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P-术语防范说明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一部分。它们旨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短语,提供有关正确处理化学物质和混合物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语言。 因此,它们与众
  • 巨型短面袋鼠巨型短面袋鼠(Procoptodon)是一属生活在更新世澳洲的袋鼠。P. goliah是体型最大的袋鼠,站立时约有3米高,重232公斤。巨型短面袋鼠的面扁平,眼睛向前。每一只脚上只有一只脚趾,就像
  • Council of Europe欧洲委员会(英语:Council of Europe,法语:Conseil de l'Europe)是由爱尔兰、比利时、丹麦、法国、荷兰、卢森堡、挪威、瑞典、意大利和英国通过1949年5月5日在伦敦签订《欧洲委员
  • 迪维尼奥文森特·迪维尼奥(英语:Vincent du Vigneaud,1901年5月18日-1978年12月11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5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
  • 塔伊国家公园塔伊国家公园(Parc National de Taï)是科特迪瓦的一座国家公园,位于科特迪瓦西南部的塔布省、苏布雷省和吉格洛省内,也是西非地区最后较为完整保留的热带雨林之一。占地面积33.
  • 肌凝蛋白抑制剂肌凝蛋白(英语:myosin),又称为肌球蛋白,是真核细胞内的一类ATP依赖型分子马达,对细胞的运动与细胞内物质传输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肌凝蛋白II就在肌肉收缩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扮演
  •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英语: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由美国联邦政府经营管理,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图书馆,并设有研究中心。其前身为成立于1836年的美国
  • 赋形剂赋形剂(英语:excipient)为药物中附着于有效成分的天然或合成物质:1,主要在于提升药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增量剂、稀释剂等),或在药物最终剂型中促进溶解、吸收以增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