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闪

✍ dations ◷ 2025-10-05 03:27:59 #恒星演化,天体物理学

氦闪是低质量恒星(0.8~2.0太阳质量)在红巨星阶段非常短暂的热失控核聚变,大量的氦经由3氦过程成为碳 。预测太阳在演化成红巨星阶段时,将在离开主序带12亿年后经历氦闪。另一种更为罕见的热失控氢融合过程也可能发生在白矮星表面发生,叫作“吸积”。

低质量恒星不能产生足够的重力压力启动正常的氦融合。当核心中的氢耗尽后,留在核心的氦会被压实成简并态物质,以量子力学压力支撑来对抗重力塌缩,而不是热压力来支撑。这使核心的密度和温度持续增加。当温度达到一亿K,就有足够的热,导致氦融合(或氦燃烧)在核心进行。然而,简并态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是在热压力变得非常高,超过简并压力之前,温度的变化不会产生体积的变化。在主序星阶段,恒星以热膨胀调节核心的温度,但在简并态物质的核心没有这种机制。氦融合增加了温度,从而增加了核聚变的速率,进而使反应中的温度失去控制,形成热失控的核反应。这产生非常快速的氦融合,但只持续了几分钟,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闪光。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能量的速率相当于整个银河系的效率。

在正常状态下,低质量恒星的巨大能量释放,会导致核心大部分的脱离简并态,从而能够因热而膨胀。然而,消耗的能量与氦闪释放的总能量一样多,而且任何的多余能量都会被外层吸收。因此,氦闪大多无法经由观测探测到,而只能经由天体物理模型描述。核心在膨胀之后开始冷却,大约只要经历10,000年的时间,光度和半径都将只有原先的2%。据估计,电子简并态的氦核心质量约为恒星质量的40%,而核心的6%被转化成碳。

质量低于2.0太阳质量的恒星,在红巨星演化的阶段,氢的核聚变随着氢的枯竭而在核心中停止,留下富含氦的核心。然而,氢的融合在核心外围的壳层中仍继续进行,产生的氦会继续累积到核心,使核心的密度增加。但不同于大质量恒星的是温度始终不能达到氦融合的水准,因此氦融合反应不会开始。这导致核聚变产生的热压力已不足以对抗重力塌缩,与创造出在大多数恒星中发现的流体静力平衡。这将导致恒星开始收缩并使温度升高,直到它最终被压缩到足以使氢芯成为简并态物质。这种简并压力终于足以阻止最中心物质的进一步塌陷,但核心的其它部分仍继续收缩,温度也继续上升,直到可以点燃氦融合反应的点(7008100000000000000♠≈1×108 K),并开始氦融合。

爆炸性的氦闪源于简并态物质中。一旦温度达到1亿至2亿K,氦融合就会开始使用3氦过程进行,温度会迅速上升,进一步提高氦融合率,而因为简并态物质是很好的热传导体,会使反应区域扩大。

然而,由于简并压力(纯粹是密度的函数)是主导热压(与密度和温度的乘积成比例),使总压力与温度的依赖度相当薄弱。因此,温度的急遽升高只会导致压力轻微增加,因此核心不会稳定的膨胀来降温。

这种失控的反应速率在几秒钟内就能攀升至正常能量产量的1,000亿倍左右,但要直到温度升高到热压再次占据主导地位的程度,简并态物质才会被消除。然后,核心可以膨胀而冷却,氦的燃烧也会稳定与持续进行。

质量大于太阳2.25倍的恒星,核心可以达到燃烧氦所需要的温度,而其核心不会成为简并态物质,因此不会展现出这种类型的氦闪。质量非常低的恒星(不到0.5太阳质量),核心度永远不会热到可以点燃氦燃料的温度,因此,简并态物质的核心会继续收缩,最终会成为一颗氦白矮星。

氦闪不能通过在恒星表面辐射的电磁波观测到。因为氦闪发生在恒星核心的深处,净效应是所有释放的能量被整个核心吸收,并使简并态物质恢复成一般的物质。早期的计算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非核聚变的质量损失,但后来的恒星模型考虑到微中子的能量损失,表明没有这样的质量损失。

在1太阳质量的恒星,估计氦闪会释放约7041500000000000000♠5×1041 J的能量,或约Ia超新星释放能量7044150000000000000♠1.5×1044 J的0.3% ,它的引发类似于碳-氧白矮星的碳融合点火。

当氢气从联星的伴星吸积到"白矮星"上时,氢气可以融合成氦,产生范围较狭隘的吸积率,但大部分的氢气在简并态物质的白矮星内部形成一层氢气,这种氢可以在恒星表面形成氢气壳。当氢气的质量足够多时,失控的核聚变会造成新星。在少数一些氢在表面融合的联星系统,积累的氦质量可以不稳定的燃烧产生氦闪。在某些联星系统,伴星可能已经失去大部分的氢,并将富含氦的物质捐赠给至秘型的主星。请注意中子星也会出现类似的闪光。

壳层氦闪是有点类似但没有那么剧烈,发生在非简并态物质的非失控氦燃烧事件。这是在恒星生命后期的巨星阶段,在渐近巨星分支恒星的壳层中定期发生。恒星已经耗掉核心中大部分的氦,现在的核心由碳和氧组成。氦融合继续在核心周围的薄壳中进行,但会随着氦的耗尽而结束;同时在氦壳层上方的氢壳层也会进行氢融合成氦的反应。在累积到足够多的氦之后,氦融合会被再次点燃,导致热脉冲,进而导致恒星暂时膨胀和变亮(因为重新开始的氦融合产生的能量到达表面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所以光度的脉冲会延迟)。认为这种脉冲可能每10,000年至100,000年发生一次,每次可能会持续数百年。 在闪耀之后,氦闪的循环可能会使氦壳层中的氦以指数每次衰减40%,热脉冲可能会导致恒星发展出气体和尘埃的拱星壳层 。

相关

  • 马库斯·瓦罗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Marcus Terentius Varro,前116年-前27年)是古罗马学者和作家,先后写有74部著作以渊博学识受到当时和中世纪学者的崇敬。他唯一流传到现在的完整作品是
  • 咖啡滤纸咖啡滤纸是一种一次性过滤液体的厨房用滤纸。一般用来过滤咖啡。通过过滤掉研磨咖啡中的颗粒,得到纯净的咖啡溶液。特殊的咖啡,例如印度咖啡,会用到不锈钢制的过滤网。另外也有
  • 研究开发研究开发(英语: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缩写:R&D),或译研究与开发,简称研发 ,是隶属于企业、大学及国家的机构所开展的科学项目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于2006年,在研究开发领域上投
  • 称帝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后、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统海内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
  • 面包和盐面包和盐是一种欢迎客人的习俗。这个传统习俗,在斯拉夫语族有着不同的称呼(俄语:Хлеб-соль;乌克兰语:Хліб-сіль;白俄罗斯语:Хлеб і соль;保加利亚语:Хля
  • 海枣椰枣(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又名海枣、波斯枣、伊拉克蜜枣、无漏子、番枣、海棕、仙枣等,为棕榈科刺葵属的植物。椰枣树具有耐旱、耐碱、耐热而又喜欢潮湿的特点。树龄可达
  •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语:Christian Lous Lange,1869年9月17日-1938年12月11日),挪威人。1909年开始担任国际议会联盟秘书长,直到1913年退休。192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夏尔-瓦朗坦·阿尔康夏尔-瓦朗坦·阿尔康(法语:Charles-Valentin Alkan,1813年11月30日-1888年3月29日),犹太血统的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阿尔康出生在犹太人家庭,父亲经营一个音乐学校。他是一名音乐天才
  • 长尾旱獭长尾旱獭()是一种旱獭。它们分布在阿富汗、阿美尼亚、阿塞拜疆、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它们栖息在温带的草原。它们的存活受到失去栖
  • 安硕标准普尔全球工业系列指数基金安硕标准普尔全球工业系列指数基金(NYSE:EXI)是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交易所交易基金,这个是在投资上市的标准普尔全球工业系列成份股最有价值基础企业股份类别。现时基金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