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

✍ dations ◷ 2025-10-07 19:04:25 #汉语音韵学

平仄,是文言韵文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分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元朝中原汉语语音大变,根据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入声消失,平声分为阳平、阴平。现代标准官话没有入声,第一、第二声称为阴平、阳平,是由中古汉语的平声演变而来。第三上声、第四声去声则为仄声。但阳平声本身的音调并非平直,是从中音滑向高音的声调,而古时的入声字已经变为平声、上声或去声。现存汉语中,如南方的粤语、吴语、江淮官话、闽南语及客语以及北方的晋语则保留了入声,绝句一可压韵也可不压韵,三句不可压韵,二、四句要压韵。就四声与平仄的关系来说,通常以“上”、“去”、“入”为仄声,“阴平”、“阳平”为平声。

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其中日本遣唐僧人空海《s:文镜秘府论#文笔十病得失》有言:“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朝僧人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提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而清朝文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一书中简短的说明为:“平声轻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现代不少汉语语系的上声从低音滑至高音,去声从高音滑至低音,但古时具体调值,现已难于确考。

平仄的组合在近体诗中有固定的格式,称为格律。例如诗中的第一句为“仄仄平平仄”,如此第二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

例:杜甫《春望》

()()()()()
()()()()()

由于现代标准官话里没有入声,因此用现代标准官话念诗,可能会出现“平仄不调”的情况。在以上例子中,虽然“国”字属于入声,但在现代标准官话里却是阳平声(第二声)。若以普通话念出上述两句,则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对比各种汉语,粤语、客语及闽南语等汉语分支仍保留中古汉语里平上去入的对立。有些在四声的基础上,根据声母的清浊进一步分化出阴阳二调(甚至更多)。例如,粤语九声中有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高阴入、低阴入及阳入声九声。

相关

  • 多肽肽(英语:peptide,来自希腊文的“消化”),旧称胜,即胜肽,又称缩氨酸,是天然存在的小生物分子,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由于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而它们则是氨基酸单体组
  • 红茶菌红茶菌,又名红茶菇、茶菇,因普遍在加糖的红茶中培养而得名。红茶菌不是单一的菌种,更不是菇类,经由分析其为酵母属、醋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的共生物,其中以醋酸菌的含量最多。这些菌
  •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简写:E.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0.1%。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
  • 全球军事开支这是一个各国国防预算列表,数据来自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值都是使用美元标注。不过对先进军事科技的投资也对民生科技发展有利,借由提高本国科技可以达到把饼坐大的好处
  • 南岛民族南岛民族指大洋洲和东南亚以南岛语系为语言的族群。其中包括东帝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以及台湾原住
  • 氯氧磷氯氧磷(英语:Chlorethoxyfos)是一种有机磷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英语: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常用作杀虫剂。Template:Cholinergics
  • 周炜良周炜良(1911年10月1日-1995年8月10日),华裔数学家,代数几何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由他引入的周形式、周环及周坐标在圈内知名度很高。周炜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学习,后回国
  • 基督教君主城堡基督教君主城堡()是一座中世纪城堡,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靠近科尔多瓦主教座堂。这座城堡曾经作为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的主要住处之一。在中世
  • 最终幻想IV系列角色列表最终幻想IV系列角色列表列出了电子游戏《最终幻想IV》中的登场角色。由史克威尔(现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发行的角色扮演游戏《最终幻想IV》大量的人物设计为天野喜孝负责。《最终
  • 陈文浩 (闽县人)陈文浩(1487年-1546年),字子川,号孤峯,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人,民籍,治《易经》,年四十六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四月十二日生,行三。由县学生中式福建乡试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