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 (生物)

✍ dations ◷ 2025-07-19 06:41:27 #生物学术语,生物分类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的细菌(藻类)被分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时放入两界。后来,没有细胞核的细菌,终被独立为一界,再后来真菌也因为没有叶绿体,被分出植物界,也成为独立的一界,最后自立为界的是古细菌。然而,最新的基于生物分子的基因研究发现这种分类法又并不十分正确,因此基于RNA结构和运作机制的不同,引入了域作为生物最高的类别。现有的生物被分入细菌、古菌与真核生物三个域。只有在真核生物中还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域中分六个界:囊泡藻界、古虫界、有孔虫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总共十个界:

相关

  • 氨苯砜达普颂(英语:Dapsone)又称氨苯砜、二胺苯砜或DDS(diaminodiphenyl sulfone),是一种抗生素,常与利福平和氯苯吩嗪(英语:Clofazimine)一起使用并用于治疗痳疯病 。达普颂是治疗肺囊虫肺
  • 菲利库迪岛菲利库迪岛是意大利的岛屿,位于西西里岛以北的提雷尼亚海,属于埃奥利群岛的一部分,长5.4公里、宽3.1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774米,2001年人口235。坐标:38°34′N 14
  • 披衣菌砂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披衣菌)是一种绝对寄生病原体,披衣菌是一种在构造上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因其同时含有 DNA 和 RNA、并有和革
  • 印第安语美洲原住民语言(有时也称为印第安语)并不是一种语言,甚至也不是属于一种语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种语言的总称。其中玛雅语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随着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
  • 脱氧核苷酸去氧核糖核苷酸(英语:deoxyribonucleotide)是DNA(脱氧核糖核酸,英语:deoxyribonucleic acid)的小分子单体。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三个部分: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
  • 群岛群岛(英语:archipelago或islands),又称岛群、列岛,是由一连串岛屿所组成的地形。英语的archipelago本字来自爱琴海(希腊语:αρχιπέλαγος),原指“主要的海”,源自希腊语arkhi
  • 2002 AAsub29/sub2002 AA29是一颗近地小行星,于2002年1月9日由丽妮儿小组发现。该天体的公转轨道与地球接近,并以“马蹄铁轨道”形式公转,每95年会被地球超越一圈。据观测,它在未来600年内可能会
  • 视星等视星等(英语:apparent magnitude,符号:m)最早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制定的,他把自己编制的星表中的1022颗恒星按照亮度划分为6个等级,即1等星到6等星。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
  • 插座家用电源规格会按地区而有不同,但一般来说,电压值通常在100V到240V之间,而最常见的频率值是50Hz和60Hz。部分国家的境外属地的数据与其母国差异很大,因此另外列出而不和母国放在
  • 鄢陵县鄢陵县是中国河南省许昌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许昌市东部。面积86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62万。县政府驻安陵镇。祖籍鄢陵的乡亲在台湾出版《鄢陵杂志》期刊,《 鄢陵杂志》为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