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效应自ELIZA聊天机器人得名,是非有意地将聊天机器人的对答行为比拟为真人对话。
该机器人由约瑟夫·维森鲍姆在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模拟一位罗杰斯式心理治疗师回答使用者提出的文字陈述或问题。它看似能理解他人话语且对答如流,但实际上只是执行句型对照,只认得句子里的几个关键字,围绕着转化处理过的已知词句,搭配未知的部分而组成回答词句。
人工智能的开发史上,发现ELIZA效应是一大进展,指出了使用社会工程学而非浅显的程式码来通过图灵测试。
以“你似乎厌恶我”举例而言,ELIZA理解“你”和“我” ,因而找出“你…我”的基本句型,再把“你”和“我”转成“我”和“你”,然后回答“为什么你会认为我厌恶你?”在这个例子里,ELIZA并不理解“厌恶”这个词,但不妨碍在这种心理分析的情境下形成一个合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