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牛脑海绵状病变
✍ dations ◷ 2025-10-08 19:15:43 #牛脑海绵状病变
牛海绵状脑病(英语: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缩写:BSE),俗称疯牛症(mad cow disease),是由传染因子引起,属于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此疾病是一种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牛脑发生海绵状病变,并伴随大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错乱、运动失调、痴呆和死亡。这种疾病据信是由于朊毒体(prion)引起的,并且可以通过喂食含有疾病的动物骨粉传播。人类中的朊毒体疾病之一,变种克雅二氏病(vCJD)被认为可以通过食用带有疯牛症的牛脑或其结缔组织传播。另一种在麝鹿中发现的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病。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官方证实了BSE病例。牛是草食动物,但西欧的一些国家如英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如蛋白质摄取补充、必须氨基酸平衡,将其它动物的肉和骨头的混合物(肉骨粉)加入饲料中,而来源可能包含病死动物。病死动物若包含因搔痒症而淘汰的动物,其病原体与疯牛病同为朊毒体(prion、朊毒体),带病原体肉骨粉污染了饲料后,牛只长期食用就可能感染疯牛病。通常小牛需要长期食用污染饲料才会发病,极难由母牛垂直传染,所以检疫上一般30个月以下的小牛不用检查疯牛病。朊毒体只是一个蛋白质,生物体内免疫机制无法区分它和一般蛋白质的差异,又会累积在生物体内,累积多了就会发病。类似的病还有羊搔痒症、人类库贾氏病、狂鹿症等等。因为目前无法得知动物何时受到感染,所以在野外感染的牛海绵状脑病之潜伏期并不明确。流行病学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牛在3.5岁到5岁之间出现临床疾病,因此推测潜伏期大约是3.5至5年。食用牛肉及相关产品受感染几率会因食用部分不同而有差异。其中最安全的是不带骨牛肉,最高风险的部分是脑组织(含三叉神经节)、脊髓、背脊神经节、回肠末段、扁桃腺和眼球。台大公卫学院吴焜裕教授的分析报告指出,各部分的推估风险依序为:不带骨牛肉<带骨牛肉<牛内脏(扣除最高风险部分)<牛绞肉<最高风险部分牛绞肉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原因为,在美国,牛绞肉每次大概是用一万磅的肉去绞碎,肉的量大、来源又不见得完全清楚。
相关
- 胰腺炎胰脏炎(英语:Pancreatitis)也称为胰腺炎,指的是胰脏的发炎。胰脏是身体里的一个大型器官,位置在胃后方,功能有分泌消化酵素等等。 胰脏炎有两种,分别是急性(英语:Acute_pancreatitis)
- 灰黄霉素灰黄霉素(英语:Griseofulvin),是一种抗真菌的口服药物。在动物和人类中,它是用来治疗真菌感染的皮肤(癣的俗称)和指甲。它是在1939年由灰黄青霉被分离的部分菌株所培养而成。灰黄霉
- 绿色植物亚界轮藻、一种杂交蔷薇、百岁兰; 小毛毡苔、蓬蘽、欧洲酸樱桃; 银杏、柳树、溪苔属; 非洲苏铁、蕙兰、一种藓类; 一种蕨、紫菀、朝鲜冷杉。有争议:植物(英文:Plant)是植物界(学名:Plantae
- X射线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
-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日本标准时间(UTC+9:00)为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语: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
- 羟胆甾醇羟胆甾醇或羟胆固醇(英语:Oxycholesterol)或5,6-环氧胆固醇(英语:5,6-epoxycholesterol)是一种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氧化胆固醇
- 软组织疾病软组织疾病(英语:soft tissue disorder),即软组织的疾病。软组织损伤常会慢性疼痛且难以疗愈,因为结缔组织、筋膜、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位于皮肤之下,不易察觉其变化。肌肉骨骼
- 人猿/古猿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又名非洲南猿或南方古猿非洲种,是属于早期人科的非洲南方人猿,生存于200-300万年前的上新世。较古老的阿法南方古猿与非洲南方古猿都
- 油菜籽油欧洲油菜(学名:Brassica napus)又名油菜籽、甘蓝型油菜、油麻菜籽、麻油菜籽、大油菜,是十字花科草本植物,主要用途是油料经济作物。油菜籽的种籽粒可制油脂,它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
-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又称苏木素-伊红染色或“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 stain),是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这种染色方法的基础是组织结构对不同染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