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

✍ dations ◷ 2025-07-12 07:08:52 #黄城

黄城(约1919年—?),台湾新北市新庄区人,毛衣制造商、慈善家,在家乡捐地建立黄城公园、与捐钱设立图书馆。

黄城原住于新庄中港厝,家中排名第二,三岁时当地遭遇严重水患,遂全家随父亲黄愚迁居到泰林路。他新庄国校第廿七届毕业后,于廿一岁结婚。家族在中港与原台1丁线泰林路上约有十二甲土地,但后因耕种抢水源而械斗,他们又搬回中港厝。

战后初期,黄城从事耕田,每日清晨就辛劳地推著三轮车,将菜运到台北市中央市场贩售,收入虽然不多,但省吃俭用,生活渐渐改善,至1970年代年间率儿子黄文吉、陈勉夫妇改行织毛衣,产品不祇内销,还外销各国。事业有成后,黄城依然在菜园种菜,吃不完的蔬菜,就会带到新庄地藏庵,半送半卖,传道结缘。新庄人眼中,黄城经常骑着脚踏车到公所洽事,是邻里中非常热心的人士。

黄城也配合市公所征收位于中荣街的公园用地,捐出新台币四千二百万元作兴建,及八百万元的树木栽种经费,受到市公所为特将公园取名“黄城公园”、公园内活动中心取名“黄愚纪念文艺中心”作感谢。对于捐大笔钱的动机,黄城直说是大儿子黄文吉、儿媳陈免,想要让祖父、父亲在地方留名,因此赞同。平日,黄城会在活动中心二楼负责婚姻联谊社,为卅五岁以上未婚男女牵姻缘。

1995年2月8日上午9时30分,黄愚纪念文艺中心与图书馆,正式举行启用典礼,主结构是圆型的玻璃帷幕建筑,并有户外表演场地。当天市长蔡家福致词说,活动中心对面的荣富国小也是地方人士周荣富过去捐建的,地方人士如此热心公益,令他感谢不已。黄城也因捐建图书馆,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三等教育文化奖章,亲获教育部长、行政院长表扬。

1996年,黄城儿子黄文吉为感怀祖父、父母,在公园内竖立祖父黄愚的“播种”、及双亲的“同心灌溉”铜像以流传世人。之后,黄城捐出捐出一千五百册书籍,帮助市府成立儿童图书馆。2000年10月1日黄愚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启用时,是继新泰、光华漫画馆后,新庄第三个专属儿童的图书馆。

黄城笃信天理教,在新庄市创立天理教慈蕙布教所,发挥爱心帮人。2000年,已八十二岁的他还捐二百万给天理教嘉义东门教会盖神殿,落成当天,包游览车免费接送信徒往返嘉义。

相关

  • 汉语亲属系统汉语亲属系统(Chinese kinship)在人类学里被归类于描述型亲属系统(descriptive system)或苏丹型亲属系统(英语:Sudanese kinship)的一种。这是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1871年的作品
  • S级 (类型)S级(クラスS,Kurasu Esu),或"S kankei",缩写为S或Esu(エス),是20世纪早期的日本和制英语术语,专门用于表示女学生之间强烈的浪漫友情关系和描写这种关系的少女小说(少女小説,shōjo sh
  • 草裙舞女孩与爱犬可可《草裙舞女孩与爱犬可可》(日语:フラガールと犬のチョコ)为祓川学与金巾诗织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2012年7月出版。因该书的东日本大震灾题材内容,成为日本中小学的热门选书。该书
  • 巴比龙 (1973年电影)《巴比龙》(原题:Papillon,为法文“蝴蝶”之意)是1973年上映的美国冒险剧情片,法兰克林·沙夫纳执导,根据法国囚犯亨利·沙里埃于1969年发表的同名畅销书籍 《Papillon》改编而成
  • 实习警犬物语《实习警犬物语》(日语:きな子〜見習い警察犬の物語〜)是2010年松竹株式会社发行的日本电影作品,由小林义则执导、夏帆主演。该电影根据发生在日本香川县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实
  • 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岛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该国南部太平洋海域,由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负责管辖,属于阿德莱达皇后群岛的一部分,长21英里、宽11英里,面积46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51
  • 2011年6月日本
  • 公债管理所谓公债管理,指政府对民间所持有的公债之结构所能发生影响的一切行为。政府透过公债管理,可将公债的偿还期间长期化、债息负担最小化、与金融政策相配合,亦可多样化适合投资大众的需要,以达成政府举债的目的。1.债息负担极小化:政府发行公债筹措财源,亦考虑最低成本,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时期,因长期利率相对较高,应发行短期债券;反之于经济衰退时期,应发行长期债券,以达成债息最小化。2.偿还期间长期化:偿还期间愈长愈能达到举债目的,但此原则常与其他原则相冲突。3.财政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以达成稳定原则:公债的发行会因货币效
  • 来秀来秀(1819年-1873年),字实甫,号子俊,一号鉴吾,伍尧氏,内务府蒙古正黄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顺天乡试举人(隶内务府正黄旗蒙古全义管领下),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后官山东青州府同知、曹州府知府、河南卫辉府知府。著有《扫叶亭咏史诗集》四卷(同治十二年刻本)。
  • 大倧教大倧教(朝鲜语:대종교/大倧敎),是朝鲜王朝末期崇拜檀君,以檀君为始祖的大型朝鲜民族宗教,以追求朝鲜国民独立统一为目标,同时拒斥外来的神,强调檀君是朝鲜独自的神。1909年1月15日罗喆、吴基镐、李沂、金允植、柳瑾成立檀君教,1910年7月30日改名大倧教,同时教内出现分裂,一派是以郑薰模为首固守檀君教名称的教徒,后来成为亲日派,另一派是主张抗日的大倧教。1915年10月,朝鲜总督府的《总督府令83号宗教统制案》断定大倧教是以宗教为伪装的独立运动团体,决定加以弹压。经卷《神檀实记》、《神檀民史》成为大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