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 (梵文)

✍ dations ◷ 2025-09-28 10:44:26 #卡拉 (梵文)
卡拉(梵语:काल,Kālá,kāla,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kɑːˈlə),又译为嘎拉、迦罗,梵文单字,字面意思为时间。它也有黑色的意思,有时候会被当成是神明的名字。它也是阎摩与湿婆的名字之一。在梵文中,卡拉有两个意思:另一个单字,三摩耶,也有时间的意思。在 Skanda Purāṇa及Skanda Purāṇa中,当卡拉被使用作为神明的名称时,它的两个意思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要依照上下文而定。在 Skanda Purāṇa,湿婆及雪山女神的对话中,提到Mahākāla,就可以被译为“伟大的死亡者”或“伟大的黑暗”等,中文通常译为大黑天。时间被神格化,成为一个神明后,它也代表死亡,以及能够摧毁一切的力量,经常被认为是阎摩的另一个名字。时论认为,时间为一种实体,常住不变,为一切事物之因。

相关

  • 未开发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也称作最低度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英语:Least developed country,缩写:LDC、LDCs)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
  • 后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第五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语:Cinquième République / 5e République)是法国现行共和政体制度的政权,在1958年10月4日由夏尔·戴高乐主导的法国第五共和宪法施行后建立。相较于第四
  • 3’端聚线苷酸尾多腺苷酸化(英语:Polyadenylation)是指多聚腺苷酸与信使RNA(mRNA)分子的共价链接。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这是产生准备作翻译的成熟mRNA的方式的一部分。在真核生物中,多聚腺苷
  • 换质不换位换质不换位或不当的换质换位(improper transposition)是一种形式谬误,系将一假言命题之前件与后件进行否定操作所致。换质不换位之形式如下:范例:正确的操作是换质换位:范例:
  • 西克索斯王朝喜克索斯人(Hyksos),意为“外来者”,是指古代西亚的一个部族联盟,喜克索斯也译希克索。他们于前17世纪进入埃及东部并在那里建立了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约前1674年至前1548年)。他们
  • 北大武山北大武山(排湾语:Kavulungan)位于台湾的屏东县雾台乡好茶村、泰武乡泰武村与台东县金峰乡嘉兰村交界,也是大武地垒的最高峰,标高3,092米,一般人习称“大武山”,为中央山脉南段最高
  • 西格陵兰暖流西格陵兰洋流(West Greenland Current)为一个弱小的冰冻洋流,沿着格陵兰西岸向北流动。西格陵兰洋流的起源为东格陵兰洋流在格陵兰南端的绕流。
  • ⱱ̟双唇闪音是一种不常见的非R音(英语:Rhotic consonant)的闪音,国际音标(IPA)写作⟨ⱱ̟⟩或⟨b̆⟩。在一般情况下,它几乎总是作为唇齿闪音的同位异音出现,但在班达语(英语:Banda langu
  • 硬水软化硬水软化是降低水硬度的操作,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硬水软化可以提高水使用的安全性。常见硬水软化主要方法有煮沸、蒸馏等,工业上也有用药剂软化。将水煮沸,可将部分钙镁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