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磷酸化酶

✍ dations ◷ 2025-10-03 07:23:57 #位于11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位于14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位于20号人类染色体的基因,EC 2.4.1

糖原磷酸化酶(英语:Glycogen phosphorylase;EC 2.4.1.1)是糖原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催化糖原的磷酸解反应。

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的糖原分解反应底物为糖原和无机磷酸,产物为葡糖-1-磷酸和少一葡糖单位的糖原,反应总是从糖原的非还原端开始。虽然这一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为正值,但由于细胞内无机磷酸的浓度远远超过葡糖-1-磷酸的浓度,因此此分解反应可以顺利进行。

糖原磷酸化酶只能打断某些α(1→4)糖苷键,并不能作用糖原分子分支部分的α(1→6)糖苷键。而且,对于与分支点相距三个葡糖残基的α(1→4)糖苷键,糖原磷酸化酶同样是无能为力,这些糖苷键只有借助脱支酶才能水解。

糖原磷酸化酶在哺乳动物中主要存在三种同工酶:肌型、肝型和脑型。

糖原磷酸化酶由两个完全相同的97k亚基组成,每一个亚基与一分子磷酸吡哆醛辅基通过亚胺的形式共价结合,具N端(1~484aa)和C端(484~842aa)两个结构域。磷酸吡哆醛的作用不明,有研究显示用硼氢化钠将其亚胺结构还原对酶的活性亦没有影响,所以一般认为只有其上相连的磷酸基团行使催化作用,而与吡哆醛无关。

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过程起始于处于磷酸吡哆醛与糖原之间的无机磷酸,它贡献一个质子给将要断裂的非还原端葡糖残基,使之形成半椅型的氧正离子中间体,然后该中间体被磷酸根离子进攻,从而产生葡糖-1-磷酸。整个过程中酶的磷酸吡哆醛辅基行广义酸碱催化,负责向反应进程中的磷酸根离子提供或夺取质子。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幽门幽门(pylorus)是胃和十二指肠的连接口,包含幽门窦(pyloric antrum)和幽门管(pyloric canal)两个部分。幽门括约肌(pyloric sphincter)在幽门管末端,可以控制食物从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
  • 语言人类学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人工泪液人工泪液是一种滋润用眼药水,可用于治疗因干眼症导致的泪液分泌不足,所引致的眼睛干涩和刺激症状。人工泪液也可用于润湿隐形眼镜,和在进行眼科检查时使用。人工泪液一般可作为
  • 紧急广播系统紧急广播系统(英语:The Emergency Broadcast System,EBS)是美国在1963-1997年使用的紧急广播系统。1963年取代了原有的电磁发射管制(CONELRAD)系统,1997年该被紧急报警系统(Emergenc
  • 古希腊人古希腊(希腊语:Ελλάς,转写:Ellas;英语:Ancient Greece)是一段希腊的历史时期,狭义上指希腊地区从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毁灭至公元前146年希腊地区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为止。广义
  •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唐朝医学巨著,作者王焘。王焘以母病攻医,而著《外台秘要》。成书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共40卷,分1104门,载方6000余首。每门记述先论后方,所引之处皆有出处。此书主
  • 唐仲璋唐仲璋(1905年12月10日-1993年7月21日),中国生物学家。福建福州人。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硕士学位。曾任厦门大学教授。
  • 刘渠刘渠(?-?),字清甫,湖广安陆卫(今湖北省钟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湖广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进士。累官贵州巡抚。曾祖刘让,祖父刘琮,父刘洪,成化进士,官至南京左都御史
  • 西班牙政府主席西班牙政府主席 (西班牙语:Presidente del Gobierno de España),又译为西班牙首相或西班牙总理大臣,是西班牙的政府首脑。产生方式为众议院从院内议员中指名人选后,再由国王任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88号。1957年11月由中国血液学创始人邓家栋教授创建。1970年代曾迁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