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dations ◷ 2025-07-21 03:40:09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英语: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六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所编制的名录,用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 、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前,国际上尚没有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已有的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协定、建议书和决议需要予以充实和补充,因此为了提高人类,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号召国际社会共同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设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于2008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其前身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三批共计90项作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于2008年公布。截止2017年5月,共有366项入选本名录,名单如下:

Template: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

  • 嗜睡症嗜睡症(hypersomnia)是一种会睡眠过度的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嗜睡症和反复性嗜睡症。两者的症状相同,但发生频率不同。患有嗜睡症的人会反复发生过度日间嗜睡(英语:Excessive
  • 安德烈亚·帕拉弟奥安德烈亚·帕拉弟奥(意大利语:Andrea Palladio,1508年11月30日-1580年8月19日),文艺复兴时期北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也历史上第一位完全以建筑和舞台设计为主业、没有兼事雕塑和
  • 诺伯特·维纳诺伯特·维纳(英语:Norbert Wiener,1894年11月26日-1964年3月1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美国应用数学家,在电子工程方面贡献良多。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信号处理的先驱,又提出“
  • 卫星DNA卫星DNA由串联排列、不断重复的非编码DNA组成,它是着丝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结构部分。卫星DNA与小卫星和微卫星DNA一起被称为串联重复。一些人体内的卫星DNA
  • 修行修行,本为君子修养的实践活动,又称作修身。后来成为专用于佛教、道教的宗教术语,指称其用精神或行为的锻炼,藉以悟道的方法,如打坐修禅、冥想、修忏、念经、念佛、行善等等。“修
  • 额亦都额亦都(满语:ᡝᡳᡩᡠ,穆麟德:eidu;1562年-1621年)世居长白山英锷峪,钮祜禄氏,父都陵阿,隶属于满洲镶黄旗。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首。康熙朝重臣遏必隆的父亲,孝昭仁皇后的祖父,孝和睿皇后
  • 萤科萤科(学名:Lampyridae)是鞘翅目(甲虫)里面的一个科,该科在全世界有2000多种。俗称萤火虫,又称火金姑 (闽南语)、火焰虫(客语)、游火虫(江苏)、亮火虫(四川)、火火虫(云南);古称耀夜、景天、熠
  • 联鸟龙联鸟龙属(学名:Ornithodesmus)是一属小型的虚骨龙类恐龙,生存于1亿3000万年前的英格兰。联鸟龙的化石是一根像鸟类的荐骨(编号BMNH R187),最初被认为是属于翼龙目的。后来有很多翼
  • 施敏施敏(英语:Simon Sze,1936年3月21日-),台湾半导体学者,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职于美国贝尔实验室与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现任国立交通大学与国立台湾科技大学荣誉讲座教授以及美
  • 北高加索语系西高加索語   切尔克斯语   阿布哈兹语   尤比克语(灭亡) 東高加索語   纳赫语   阿瓦尔—安迪—采兹   达尔金语   Lezgic & Khinalug   勒语北高加索语系是在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