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又称亭子、凉亭,是一种有屋顶、无墙或不完全封闭、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园林里。一些简单的小屋也称亭。
亭除了有遮荫、避雨、休息等实用功能外,亦可作为一种景观装饰。也可以作为演奏台(英语:Bandstand)之用。
战国时期文字字形中,“亭”为“T”,像矗立的柱。“亭”本义是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战国时期至秦汉,“亭”本是政府设于基层的机构。东汉典籍《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89。亭也有“留”的意思,亭就是指由柱支撑、矗立着,供人停留的建筑物。。
英文中亭称为“gazebo”。据牛津字典载,是十八世纪中期由“凝视(gaze)” 一词加上拉丁文过去式后缀“-ebo”而成。雷纳德·李·培根则认为是衍生自伊斯兰城郭(英语:Kasbah)的英语名称“Kasbah”。
亭的历史可追溯至5000年前,当时古埃及的园林已有亭子,也见于中国、波斯等古文明。
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类型,东亚传统的亭源于中国,是常见的园林设施。
东南亚地区如泰国、柬埔寨等地的传统亭(泰语:ศาลาไทย)常见于佛寺,其中在缅甸有一种村亭(英语:Zayat)是村落中用作供村民开会及供游人休息的亭子。
美洲原住民有一种茅葺屋顶的亭子(英语:Chickee),中美洲还有一种亭子(英语:Palapa (structure))。
除了休息用的亭子外,还有些亭子有其他作用,如用作避雨的避雨亭,用作纪念的纪念亭等。也有一些特定用途的小屋也称为亭,如小卖亭(英语:Mall kiosk)、更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