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汀教堂

✍ dations ◷ 2025-07-19 06:49:15 #西斯汀教堂
西斯汀小堂(拉丁语:Sacellum Sixtinum;意大利语:Cappella Sistina ;也称为西斯汀礼拜堂)是一座位于梵蒂冈宗座宫殿内的天主教小堂,紧邻圣伯多禄大殿,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而闻名。小堂中的壁画在教宗西斯笃四世治下的1482年完成,1483年8月15日西斯笃四世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场圣母升天节弥撒,并决定这里将要供奉童贞玛利亚。此外,现在这里也是教宗选举的举行处。由教宗西斯笃四世发起创建,教堂名“西斯汀”即来源于教宗之名“西斯笃”。教堂始建于1445年。1481年完工后,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题目创作了一批壁画。后来根据教宗儒略二世的命令由米开朗棋罗绘制天花板和剩下的壁画。 墙上的壁画取《旧约·圣经》为题材,正面是《最后的审判》,右侧是《基督传》,左侧以《摩西传》为主题。天花板的中央是《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画有预言者、巫女的像。最精彩是《创造亚当》、《原罪与流放乐园》、《诺亚方舟》。1483年,在此举行过西斯笃四世的圣体告别。起初穹顶绘有天空的图案。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依照《列王纪》第6章所描述的所罗门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教宗西斯笃四世之侄教宗儒略二世于1506年命米开朗基罗绘制。对于喜欢自称为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来说,虽非本愿,但1508年开始设计创作此画,从教堂内脚手架设置,到设计创作,均为单独一人创作。1512年完成。穹顶中心描绘了旧约中创世纪的9个场景。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在米开朗基罗创作途中曾前来观摩的拉斐尔深受此画影响,他当时正在创作壁画《雅典学院 》。画面分成两部分,绘有上帝创造世界的9个场景,即《划分光暗》、《创造日月》、《划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挪亚方舟》、《挪亚献祭》、《挪亚醉酒》。房顶与墙壁连接处的弧面为另一部分,分别绘有耶稣的祖先等。20年后,教宗克莱孟七世聘请米开朗基罗设计创作祭坛背面的最后的审判。克莱孟七世死后,由其继承者教宗保禄三世接续。创作时间为1535年至1541年。以《玛窦福音》中描述的“最后的审判”为题材的作品。大体上分为四个阶层,从最上层开始,分别描绘有,天使群像,耶稣基督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狱的人群,地狱。米开朗基罗“地狱”部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但丁叙事诗《神曲》之地狱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给观者带来了震撼的效果,同时因为描绘了众多裸体人像,被当时很多人抵触,保禄三世死后,裸体的阴部被加绘上了遮羞布等。西斯汀小堂作为一个宗教仪式举行地,常年受蜡烛等薰染,穹顶画和壁画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坏,近年来的修复工作使得穹顶画和壁画重现了绘制当时的鲜艳色彩,一部分的遮羞布也被除去,还原了当时的本来面目。

相关

  • 悲剧公地悲剧(英语:Tragedy of the commons),或共有财悲歌,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这个字起源于英国作家威廉·佛司特·洛伊(英语:William Forste
  • PAS染色法PAS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在组织学上,主要用来检测组织中的糖类,过碘酸把糖类相邻两个碳上的羟基氧化成醛基,再用Schiff试剂和醛基反应使呈现紫红色。通常用于霉菌
  • 圆底烧瓶圆底烧瓶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烧瓶类玻璃器皿,用来盛液体物质,特别适于加热煮沸液体。一般的玻璃圆底烧瓶多根据Pyrex规格加入了硼,以增加其耐热性。底部为圆形,有些最底端削平
  • 玉蜀黍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还有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
  • 不可定向流形欧几里得空间R3中一个曲面S是可定向(orientable)的如果一个二维图形(比如)沿着曲面移动后回到起点不能使它看起来像它的镜像()。否则曲面是不可定向(non-orientable)的。更确切地,应
  • 分娩高潮分娩高潮(英语:birthgasm,orgasmic childbirth)是指在分娩期间所出现的性高潮。一些女性会以性刺激的方式去减轻宫缩,并以此替代麻醉药物。波斯特尔(Postel)于2013年发表了一项调查
  • 南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英语:South Australia,缩写为SA),简称南澳,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与澳大利亚大陆的其余四州及北领地接壤,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一州,其下划分为69个地方政府区域。南澳大利亚南
  • 战地记者战地记者指在战地采访、报导新闻的记者。1854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随英军远征马耳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名职业战地记者。随着战争技术发展,战场环境更
  • 孙德胜孙德胜(越南语:Tôn Đức Thắng,1888年8月20日-1980年3月30日),他是越南共产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继胡志明后任越南国家主席。孙
  • Vanity Fair《名利场》(Vanity Fair: A Novel without a Hero)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讽刺小说,于1847年出版,并曾多次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生性狡诈虚荣的女主人翁利蓓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