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科

✍ dations ◷ 2025-10-02 01:32:19 #河狸科
河狸科(学名:Castoridae)是啮齿目河狸亚目(英语:Castorimorpha)的一个科,包含多种化石物种,最早出现于始新世晚期。本科共有四个亚科,绝大多数物种已灭绝,现生物种只有一个属(河狸属)共两种(美洲河狸与欧亚河狸)。河狸是中型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多数其他啮齿类大,习性为半水生(英语:Semiaquatic),体表光滑且后脚有蹼状构造,尾巴扁平有鳞,有助于其在水中的移动。河狸可以树枝、泥土等原料在河中建筑水坝,以小家庭为单位居住,主要以树叶等植物原料为食,其门齿发达,齿列式为1.0.1-2.31.0.1.3。河狸科最早的类群为Agnotocastor(英语:Agnotocastor)属,分布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的北美洲与亚洲。窄颅河狸属(英语:Steneofiber)(Steneofiber),分布于渐新世至中新世的欧洲,是河狸亚科(英语:Castorinae)最早出现的类群,其牙齿尚不适合啃木头,显示此为本科较晚出现的特征 。古河狸属(英语:Palaeocastor)(Palaeocastor)则分布于中新世的北美洲。更新世时本科出现了若干体型较大的类群,包括欧洲的大河狸属与美洲的巨河狸属,其中后者的体型与美洲黑熊接近,但大脑的大小只比现生河狸大一点点。河狸科过去被分成河狸亚科(英语:Castorinae)与拟河狸亚科(英语:Castoroidinae)两个亚科,两者互为姊妹群,均为半水生、会筑水坝的物种。后来又新增Agnotocastorinae与Palaeocastorinae两个亚科,包含本科中一些较早分支的类群,许多为擅长掘地(英语:Fossorial)的物种,习性与现生河狸差异较大。以下列出河狸科之下的所有类群,其中大多数为已灭绝的化石物种 ,现生物种仅有一属共两种。

相关

  • 蒽醌类药物蒽醌(Anthraquinone,化学式:C14H8O2),又音译作安特拉归农,是一种醌类化学物。蒽醌的复合物存在于天然,也可以人工合成。工业上,不少染料都是以蒽醌作基体;而不少有医疗功效的药用植物
  •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奈瑟菌或脑脊髓膜炎双球菌,简称为脑膜炎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因其所导致的脑膜炎而闻名,亦会造成脑膜炎球菌血症(一种致
  • 尚柏朗滤器尚柏朗过滤器,或称巴斯德-尚柏朗过滤器,是由查理斯·尚柏朗于1884年发明的陶瓷制滤水器。其原理和伯克菲尔德过滤器(英语:Berkefeld filter)类似。该过滤器由陶瓷制的内外管构成
  • 命名实体识别命名实体识别(英语: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简称NER),又称作专名识别、命名实体,是指识别文本中具有特定意义的实体,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专有名词等,以及时间、数量、货
  • 乌德勒支乌得勒支(荷兰语:Utrecht)是荷兰第四大城市和市镇,为荷兰乌得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该省的省会。其为兰斯台德地区最东边的城市,也是荷兰第四大城市,2009年人口超越300,030
  • 紧急广播系统紧急广播系统(英语:The Emergency Broadcast System,EBS)是美国在1963-1997年使用的紧急广播系统。1963年取代了原有的电磁发射管制(CONELRAD)系统,1997年该被紧急报警系统(Emergenc
  • 1172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奥陶纪大辐射奥陶纪大辐射(英语:Ordovician Radiation)是指在早古生代奥陶纪时期(485-443Ma)主要发生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一次大型辐射事件。这也是地质历史上仅次于寒武纪大辐射,是最重要的动物
  • 正祖朝鲜正祖(朝鲜语:조선 정조/朝鮮 正祖 Joseon Jeongjo;1752年10月28日(农历9月22日)-1800年8月18日(农历6月28日)),名讳李祘(朝鲜语:이산/李祘 Yi San),朝鲜王朝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
  • AgSbFsub6/sub六氟锑酸银是一种配合物,化学式为AgSbF6。可溶于水,具有潮解性。它在有机化学中可以用作催化剂。将焦锑酸钠和硝酸银溶于40%的氢氟酸溶液中,于30~50℃反应数小时后,在真空中浓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