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下击暴流
✍ dations ◷ 2025-10-08 00:55:42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英文:Downburst)是在地面或地面附近由对流性下沉气流引起的破坏性的强风,水平尺度为1公里到10公里。由日本气象学家藤田哲也首先发现,下击暴流到达地面或靠近地面时可产生平均风速达17.9米/秒的气流。藤田哲也将下击暴流分为微暴流和巨暴流,影响范围在4公里以内称作“微暴流”,4公里以上称为“巨暴流”。下击暴流的形成和雷暴云团的崩溃有关。雷暴云团底部地面附近所产生的湿热气流在其上冲的过程中,从高层大气运动中获得了水平动量。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上升气流的动能变为势能(表现为冷而重的云团积聚)而被储存起来,而不断上升的湿热气流则承托着上方的云团,当冷、重的云团积累到一定程度,云团底部的上升气流将难以承受上方冷而重的云体从而迅速崩溃,这种势能又重新转化为急速下降的气流所产生的动能。重、冷云团的崩溃取决于雷暴云下飑锋的移动。飑锋形成后加速朝前部的上升气流区移动,随着飑锋远离雷暴云主体,上升气流迅速消失,重、冷云团下沉,产生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在下降过程中吸收了巨大的水平动量迅速向前推进,当到达地面时,就可以形成下击暴流。大多数下击暴流常伴随两种类型的雷达回波,即钩状回波和弓状回波。下击暴流一般位于钩状回波的钩内或钩的周围,对于弓状回波,下击暴流经常位于回波前侧。下击暴流到达地面,必然在地面产生强辐散流场。下击暴流的水平尺度只有几公里,风从下击暴流中心向外侧流动,与一般的反气旋不同。下击暴流会对飞机的飞行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飞机在穿越此区域时,先会遇到强劲的逆风,而飞到下击暴流中心后又瞬间变为顺风,使飞机升力骤减。如果离地面较近,飞行员一旦操作不当,飞机极有可能失速坠毁。。
相关
- 药物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兼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菌是一类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能够进行无氧呼吸或发酵的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它们会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三磷酸腺苷),但当氧气缺乏时,它们的呼吸方式就会变为无氧呼
- 呼吸中止呼吸中止、呼吸暂停(英文:Apnea)指的是呼吸完全停止。呼吸一旦终止,将不会有吸气及相关的肌肉动作且肺的体积将保持不变。端视呼吸道被锁死的程度与肺部跟外界环境的气流通气度
- 植物学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对植物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寻
- 杀外寄生虫药外寄生物感染是指主要由外寄生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外寄生物即暂时或永久寄生于宿主体表的寄生物。例如:治疗外寄生物感染常使用杀外寄生虫药(英语:ectoparasiticide),以杀死外寄生
- 嘴唇嘴唇是在人类及许多动物的脸上一个明显易见的器官,由上下两唇构成。两唇皆为凸出而柔软、并能由内部肌肉牵引而自由移动。唇是一个触觉器官,主要功能为帮助进食以及准确闭合发
- 麦角固醇麦角固醇(英语:Ergosterol,又称为麦角甾醇)是从真菌类酵母与麦角菌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被转化为维生素D2。它是酵母和真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功能与动物细胞膜
- 糙蚌属糙蚌属(学名:Scabies)是双壳纲蚌目蚌科雕刻蚌亚科之下的一个属。贝壳小型,壳长一般在20毫米左右。壳较薄、坚固,外形呈长椭圆形或略呈楔形。壳面具有“v”型或“w”型的突起条
-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即是只运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标。如用解热药(英语:Antipyretic)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但并不能消除病因。一般对于病
- 离解离解又称解离,在化学中,指化合物分裂而形成离子或原子团的过程。例如,醋酸(CH3COOH)溶于水,离子键断裂即形成醋酸根离子(CH3COO−)。而其中的氢原子则变为一个氢离子(实际上是一个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