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造蛋
✍ dations ◷ 2025-09-29 10:08:03 #人造蛋
人造蛋(英语:synthetic eggs)是指以植物原料制作,模仿动物蛋类的口感、味道的食物制品。2014年2月,美国加州汉普顿溪食品(英语:Hampton Creek)公司,研发出混合12种植物而成的“人造蛋”(Synthetic Eggs),吃起来口感类似于真正的鸡蛋,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亚洲首富李嘉诚、杨致远、彼得·泰尔、Khosla Ventures(英语:Khosla Ventures)等富豪看好市场潜力,对该公司共投资2300万美元。混合加拿大产的青豆、南亚的大豆等12种未经基因改造的植物,制成风味、营养价值和真蛋相当的“不只是鸡蛋”(Beyond Eggs)人造蛋粉末。现在人造蛋已被用来制作美国超市就买得到的“就是美乃滋(英语:Just Mayo)”(Just Mayo)和面团等不含鸡蛋的产品,希望有朝一日能打入中国等地市场。美国多名美乃滋爱好者试吃后,认为比用真蛋做的美乃滋还要好吃。不过,该公司坦承用人造蛋做的炒蛋,口感仍有改进空间。2017年,汉普顿溪公司被怀疑策划了自产自销的骗局,让自己公司的员工去回购产品以做大销量数据,而汉普顿溪的创始人则表示,这一指控被证明是不准确的,而调查也已经停止。“人造蛋”是成分类似鸡蛋的一种鸡蛋替代品,和“假鸡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假鸡蛋是指使用化学药品人工合成的鸡蛋。事实上,假鸡蛋并不存在,而是一则网络流言。相反,还有人借“教你制造假鸡蛋”为名义来骗取培训费用。曾有一些人试图制造假鸡蛋,但迄今(2016年9月2日)为止,没有谁制造出了有壳的、外形近似真鸡蛋的假鸡蛋。
相关
- 儿童发展阶段儿童发展阶段 或 儿童发育的阶段(英语:Child development stages) 指的是儿童发育理论(英语:child development)认为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具备的基本先天能力(又被称为孩子发育的
- 伊索伊索(希腊文:Αἴσωπος ;拉丁字母转写:Aísôpos),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生平不详,甚至难以肯定是否真有其人。据传说,伊索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伊索的名字最早出
- 酶催化酶促反应(又称酶催化)是指由一类被称为酶的特殊蛋白质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因为非催化反应的速率特别慢,故细胞中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就显得极重要。酶促反应的机制与其他类型
- 对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否认庇隆主义 国家工团主义 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无政府主义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纳粹党 前沿交叉 官方全国战线 第三位置组织 新力量 国际第三位置法西斯象征 新法西斯主义 新纳粹
- 统合派与分割派统合派与分割派(英语:Lumpers and splitters)是指在事物分类上的两种不同原则。此问题经常发生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类群的归类,或是语言学上对语系、语言或方言的分类等领域。“统
- 马赫恩斯特·马赫(德语:Ernst Mach,1838年2月18日-1916年2月19日),奥地利-捷克实验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马赫的物理学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光的传播规律和超音速现象,马赫数和马赫带(英语:Mach
- 腔室症候群腔室症候群是对肢体、生命产生威胁的一种状况,是由于身体某部位神经、血管及肌肉在一个封闭的的空间(腔室)中受到压迫。起因于腔室中升高的压力,造成血管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缺氧而
- Lanosterol羊毛甾醇(Lanosterol)是一种甾体化合物,分子式C30H50O,动物和真菌合成类固醇的过程中均经过此化合物。而植物的甾体合成则通过环阿屯醇。酶催化下,角鲨烯闭环形成羊毛甾醇,该过程
- DNA指纹分析遗传指纹分析(Genetic fingerprinting)有时也称为基因标定或基因鉴定等,是一种使用通过比较DNA片段来区别不同个体的方法。于1985年,由莱斯特大学的亚历克·杰弗里斯教授发明。
- T1T1、T01、T.1或T-1可能指:铁路机车地铁列车通勤铁路铁路车次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