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萨汗

✍ dations ◷ 2025-10-02 16:33:43 #1878年出生,1944年逝世,伊朗君主,阿塞拜疆裔伊朗人,亚洲纸币上的人物,巴列维家族,马赞德兰人,格鲁吉亚裔伊朗人,宗教评论家

礼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波斯语:رضا شاه پهلوی‎,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国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

礼萨·巴列维1878年生于伊朗山区的一户贫苦人家,是出生在马赞德兰突厥的混血儿,并有阿塞拜疆人的血统。16岁时参加了波斯哥萨克骑兵旅(英语:Persian Cossack Brigade),并逐渐在军队中升职。

1921年2月21日,当时身为波斯哥萨克骑兵旅指挥官礼萨沙赫·巴列维与政治家赛义德·焦尔丁·塔巴塔巴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的卡扎尔王朝沙阿艾哈迈德沙·卡扎尔。礼萨汗从加兹温进军德黑兰,而塔巴塔巴则四处奔走进行政治宣传,鼓励政府官员与其合作,最终不流血革命成功。礼萨汗成为伊朗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自任国防大臣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而塔巴塔巴则担任内阁首相。礼萨汗在这场不流血的政变里仅动用了3000人及18支机关枪。其后,礼萨汗通过军旅擢升至指挥官,更得以控制波斯。他首先收回了英波协定,由于伊朗人民并不欢迎英波协定,此举展示了礼萨汗的外交手腕。他在1921年签订伊苏友好协定(英语:Russo-Persian Treaty of Friendship (1921)),协定将以往两国之间签订的条约取消,并赋予波斯全面而平等的里海航运权。

在被剥夺了所有权力后,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在1923年10月26日离开伊朗,他不再关心国家事务,加上健康转差,促使了他开始了“欧洲之旅”。他在1925年10月31日被正式罢免,议会宣布礼萨汗成为沙阿,建立了巴列维王朝。

礼萨汗成为沙王后,对伊朗进行一连串西方化改革,包括兴建现代化设施,如伊朗纵贯铁路、德克兰大学等。同时革除旧有风俗,禁止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礼萨汗亦对国会进行改革,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伊朗宣布中立,不肯支援英国及苏联等同盟国,又不肯与纳粹德国断交,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结果英苏入侵伊朗逼迫下,礼萨汗于1941年9月16日退位,王位内禅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流亡海外,1944年于南非病逝。

相关

  • 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英语: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萤光染剂侦测每次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此实验法已被众多科学家采
  • 爪(Claw),又称爪子或钩爪,是羊膜动物(哺乳类、鸟类及爬虫类)于手指及脚趾末端的表皮角质层附加物。猫爪强大的金雕爪角雕爪,抓住老鼠
  • 台北臺北(俗字写作台北;台湾话: Tâi-pak)是位于台湾北部的都市,词义为“台湾之北”;原本做为地理名词用来泛指北台湾,19世纪末台北建城后,渐用于专指以此城池为中心发展的都市。“台北
  •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点燃燃烧是物体快速氧化,产生光和热的过程。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广义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叫燃烧。燃烧需要三种要素并存才能
  • 密西西比纪密西西比世(英语:Mississippian)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被国际地层委员会(ICS)所承认,也是石炭纪前期。密西西比纪的年代大约位于358.9至323.2百万年前。就像其他许多地质年
  • 松下村塾坐标:34°24′43.8″N 131°25′02.4″E / 34.412167°N 131.417333°E / 34.412167; 131.417333松下村塾是日本在19世纪后半期位于长州藩萩城下松本村(位于现在的山口县萩市)
  • 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征服发生在1830年至1847年之间。1827年,奥斯曼帝国的阿尔及尔统治者胡赛因迪伊与法国领事之间的争执升级为海军封锁,随后法国于1830年入侵并迅速占领了阿尔
  • 王仲笃无为金丹道,前身为圣贤道,是二十世纪中期活跃于中国山东省北部的一个会道门,该会道门声称“末劫年”即将到来,并吸引大量农民入教。1951年8月,该会道门在博兴县发动武装暴动,建立
  •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年乘客量列表以下为年客流量最高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