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印尼食品恐慌
✍ dations ◷ 2025-10-08 23:04:25 #2005年印尼食品恐慌
2005年印尼食品恐慌是发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的一场食品恐慌,当时印尼政府发现首都60%的面馆提供的面条里含有甲醛这种致癌物质。2007年越南食品恐慌也同样在面条内发现了相同的污染物,跟着这种化学防腐剂在豆腐、面条、和咸鱼被发现了。泰国 拥有相同的甲醛问题。谣言说鸡肉中也含有这种物质。 对于印度尼西亚这样一个不食用猪肉的伊斯兰国家来说,这个消息对印尼人食用鸡肉有极负面的影响。2006年德波克的卫生机构在中小学校的食物中发现了其他污染物,如苯甲酸钠、环己胺磺酸盐和四硼酸钠含量超标。苯甲酸和甜蜜素在印度尼西亚成为相当普通的食品添加剂。其他样本也同样发现了,类似四硼酸钠、若丹明、甲醛和皂黄—一种染料—等非适合日常消费的物质。
相关
- CCR5n/an/an/an/an/an/an/an/an/an/aCCR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中文名:趋化因子受体5或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也称为CD195。是白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因此也称为CCR5蛋白质
- 脂肪储存脂肪组织在人体组织学上属于人体内一种松散的结缔组织,由脂肪细胞(一种细胞质内含有脂肪滴的细胞)组成,用来储存脂肪。可分为单房性脂肪组织和多房性脂肪组织两大类:脂肪组织的主
- 地理可视化地理可视化是指将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并可视化的的一系列方法。就像是科学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 一样,地理可视化特别强调知识建构,而非在于知识记忆和信息传达。为了做到这个目标,
- 会计学财务会计 · 管理会计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
- 着装守则服装是人类形象基础的一部分,除了满足基本的保护和修饰功能之外,它的每个配件也传达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绝大多数的人文社会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着装守则,其中的大部分规则都
- 埃里希·弗罗姆埃里希·弗罗姆(德语: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又译作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
- 大麻籽油大麻籽油(英语:hempseed oil),又称火麻油(Hemp oil),是以火麻仁为原料制成的食用油。大麻籽油一般是以冷榨法制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呈现清澈的淡绿色或暗绿色。经过精制后的大麻籽油
- 社会进化论社会演化,是演化生物学的分支,旨趣于社会行为,譬如一些能够使他人获得适应度后果的行为。社会行为可以根据其所产生的适应度后果来分类。如果一个能够增加行动者的直接适应度的
- 主显节主显节(希腊语:επιφάνεια;英语:Epiphany,有出现或显示之意),正教称为神显日和洗礼节,新教称为显现日,是一个基督教的重要庆日。西方基督教在此日纪念及庆祝主耶稣基督在降生
- 生态球生态球是一个类似水族箱的东西,为一个密封的玻璃球,内有小虾、藻、微生物和水,只要能够提供光,便可模拟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生态球 (Ecosphere) 是一微小的、封闭的“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