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恒存

✍ dations ◷ 2025-07-21 08:14:22 #物体恒存

物体恒存(英语:Object permanence)是指当物体无法被感官所察觉时,这些物体仍然存在。这是发展心理学,也是心理学在解决婴儿和儿童的社会和心理能力发展的子领域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目前科学界对于物体恒存在的概念在人类发展上仍然没有取得共识。

让·皮亚杰是第一个研究婴幼儿阶段物体恒存的瑞士心理学家。他认为物体恒存是婴儿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因为没有这概念,物体都无法独立并且永久的存在。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中提到,婴儿会在两岁后,也就是“感觉动作期”的晚期会发展这个概念。 皮亚杰认为,婴儿的感知和对世界的认识取决于他们的动作发展,这对于婴儿观察物体的样貌是极为重要的。根据这种观点,透过触摸及把玩,婴儿逐渐发展物体恒存的概念。

儿童发展专家皮亚杰对于婴儿的行为进行实验并收集样本。皮亚杰把婴儿喜爱的物品或玩具藏在毛毯或移除他们的视线去观察这个现象。物体恒存是早期用来测试 工作记忆的其中一项方式。 当婴儿已具备了物体恒存的概念后,他们就会从毯子里把藏起来的玩具拿出来。尚未发展的话,他们可能会觉得困惑,因为他们觉得他的玩具消失了。 皮亚杰对于婴儿的这些行为举动作出解释,他认为这些就是物体消失的证据。大多数有物体恒存概念的婴儿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知道东西并没有消失,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然而,尚未有物体恒存概念的婴儿则不会察觉。如果婴儿在找寻他的玩具,由此可以假设他们相信他们在找的东西仍是存在的。

皮亚杰的结论是,有些婴儿太小,还不了解物体恒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母亲离开他们的视线后就不哭闹了(“眼不见,心不烦”)。缺乏物体恒存可能会导致 AB(位置)错判,也就是孩童会在不对的位置来找寻他们物件。较大的婴儿不太可能发生AB错判,因为他们比较幼小的婴儿更了解物体恒存的概念。然而,研究人员发现,AB错判并不是持续发生。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类型的错误可能归咎于记忆异常或是婴儿倾向于重复先前的运动行为。

在皮亚杰的关点中,物体恒存有六个阶段。

在近几年,原始皮亚杰理论的物体恒存被许多研究婴儿文章所质疑,他们指出较年幼的婴儿了解不在他们视线内的物体是仍然存在的。鲍尔(Bower)表示三个月大的婴儿就有物体恒存的概念。 他的研究与皮亚杰次级循环反映的协调阶段相互抵触。因为幼儿在八到十二月以前是没有物体恒存的概念的。以下有两篇文章来支持鲍尔的论点:

首先,第一个研究是让婴儿看到一台玩具车在向下倾斜的轨道中移动,然后消失在屏障后面,接着再从另一端出现的轨道上出现。研究人员做出了一个“潜在发生事件”,就是把玩具老鼠放在被屏障挡住的轨道的后方,并且是玩具火车会经过的位置。然后,研究人员做出了“非潜在发生事件”,也就是把玩具老鼠放在轨道上,但是在偷偷地在屏障下降时拿开。造成火车似乎会经过那只玩具老鼠的效果。此外,在1991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利用两个长短不同的胡萝卜在一面短墙后面移动来测试婴儿的反应。 墙壁是特制的,会让短的红萝卜看起来消失,同时也在测试婴儿对于在墙后面长胡萝卜消失的习惯化模式(非潜在发生事件 ) 婴儿年仅3.5个月显示出对于非潜在发生事件有比较大的刺激,以及对于潜在发生事件则是比较习惯。这表示他们对于非潜在事件而感到惊讶。也就显示出他们不只记得玩具老鼠仍然存在(物体恒存)之外,他们也记得它的位置。就如同第二个实验的长胡萝卜。这项研究表示婴儿在皮亚杰所提出的时间点还要早了解各种物体。

主要有四项特点挑战皮亚杰的理论框架:

其中一个批评皮亚杰理论表示,比起皮亚杰所提倡的,文化与教育方面在小孩发展上,更来得重要。正如同会话技巧,这些因素取决于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所给予的训练多寡而定。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显示,猴子可以追踪隐形目标的位移, 而这个现象则跟额叶皮质息息相关, 并且额叶皮质的发展对于物体恒存的习得密不可分。 许多证据都显示出婴儿也是一样的。例如,在人类婴儿期额叶皮层峰形成突触, 使用近红外光谱来收集来自婴儿神经影像数据和最近的实验表明,额叶皮质的活动与物体恒存有关。

然而,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已显示有物体恒存的能力。包括狗,猫和少数鸟类,如乌鸦和鹊鸟。狗拥有高程度物体恒存的能力,使他们可以找到在两个杯子的其中一个藏有食物,并且水平旋转90°的杯子。 同样的,猫也理解物体恒存,但程度没有狗好。猫不了解为什么它看到物体从一个方向跑进仪器后,当猫从另外一端进去后,物体是在同个地方。 一项长期性研究发现, 乌鸦能够达到与人相同程度的物体恒存。在此长期性实验中,只有第15个测试关卡乌鸦无法掌握。 另一项研究测试比较鹊鸟要花多少时间学习获得物体恒存的能力能够让自己独立存活。 研究显示,这些鹊鸟依循与人类婴儿极为相似的模式发展物体恒存。

其中一个领域致力于研究身体残疾( 失明 , 脑性麻痹 , 失聪 )和智能障碍( 唐氏症等)如何影响物体恒存的发展。在1975-76的一篇研究结果指出,过往认为在社会互动上,有智能障碍的孩子的表现低于正常的孩童,但其实两者并无差异。其他方面,像是模仿和因果关系测试都表现得比一般正常小孩来的差。然而,在物体恒存方面两者都是没有差异的,因为物体恒存与社会互动是没有关联的。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虽然单单物体恒存无法预测沟通上的发展,但它对于严重残疾孩童在感官上重要的发展上扮演关键的因素。 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能完全掌握物体恒存是孩童对于心理表征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语言习得连结,物体恒存也与自我认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的研究也特别致力于唐氏症对于物体恒存的影响。他们发现,为什么孩童能够成功地习得物体恒存,原因就是他们在模仿上的社会力量随着模仿变成是成功的潜在因素后,与唐氏症孩童一起合作也可能是影响孩子意愿的另一个因素。

另外,最近的研究表示,物体恒存可能不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功能。然而,在参考皮亚杰的理论后,物体恒存在孩童幼年时就开始发展了,因此问题油然而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他们幼年时内心中有存在着一个特别感知吗?还是物体恒存真的是对于幼小心智神经传导通路发展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回应方式?研究指出,比起天赋,大量的变因才是发展物体恒存主要的原因。有证据证实,在没有实际隐蔽物体的情况下,婴幼儿使用各种不同线索,而不是观察物体和利用物体恒存的感知来检视物体。相反的,物体被挡住或是被隐蔽后,在婴儿的角度只剩下视觉上的线索,像是检视各个不不同的轨迹。此外,还发现当婴儿花较长时间在注视在他们熟悉的一个物体上时,这可能是因为在视野上的侦测到的不连续性,或是事件流

相关

  • 欧文县欧文县(Irwi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面积939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0,495人。县治奥西拉 (Ocilla)。成立于1818年12月15日。县名
  • 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2012年东南亚足球锦标赛2012年东南亚足球锦标赛(又名铃木杯)为东南亚足球协会举办的第九届赛事。铃木汽车为本届赛事的赞助商。赛事之分组赛于2012年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泰国及马来西亚举行;而准决赛
  • 韩擢韩擢,字叔捷,广东博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韩擢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进士。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接替杨维岳任漳州府知府一职,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方学龙接任。
  • 藤井流星藤井 流星(1993年8月18日-)是日本偶像、演员兼艺人。杰尼斯事务所所属,组合“Johnny's WEST”的成员之一。只列出以个人身份的演出,以组合名义的演出参考Johnny's WEST。
  • 邪恶博士邪恶博士(英语:Dr. Evil)是美国电影《王牌大贱谍2》系列中的角色,邪恶博士是当中的一个大反派,由米克·迈亚斯饰演。邪恶博士的外貌突出:光头,右眼下有一条不明显的疤痕,短小的身躯,
  • 托莉·布莱克托莉·布莱克(英语:Tori Black,1988年8月26日-),原名米歇尔·察文(Michelle Chapman),是名美国色情演员。她在2007年进入成人业界 并已拍摄超过200部影片。托莉是2008年12月的阁楼宠物。2008年,她加入经纪公司LA Direct Models(英语:LA Direct Models)。
  • 郭建模郭建模(1942年12月-2005年5月2日),男,河北怀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理事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 德兰达主教座堂德兰达主教座堂(阿布哈兹语:Нанҳәа иазку Дранда-ныха,格鲁吉亚语:დრანდის ტაძარი)是位于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德兰达(阿布哈兹共和国)的一座格鲁吉亚正教会的主教座堂。据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的记载,在551年时,查士丁尼一世就已经在这里修建一座圣殿,是为德兰达主教座堂的前身建筑。此处曾经是格鲁吉亚正教会阿布哈兹卡托利科斯辖区的教座所在。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
  • 玉觿玉.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ruby"1;padding:0 0.1em;user-select:none}觿(xī),亦写作玉觽、玉觹、玉�,是中国商周至两汉时期流行的佩戴用玉器,形制多为弧形,一端宽大、一端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