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 (单位)

✍ dations ◷ 2025-10-11 20:31:51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物质的量单位

摩尔(拉丁文“一团”),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符号为mol。1摩尔是指化学物质所含基本微粒个数等于6.02214076×1023,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或其他基本微粒,也可以是基本微粒的特定组合体。1摩尔物质中所含基本微粒的个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 N A {\displaystyle N_{A}} !),国际度量衡局定义一摩尔为:拥有与 12 公克的碳-12(碳元素中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的原子)所含原子数量相同的基本微粒的系统,其物质的量为 1 摩尔。因此 1 摩尔的纯碳-12的质量恰好是 12 克。

由于质量单位克与原子质量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决定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A,需要由实验测量得出。

2010年,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采纳的 A 值为

2011年,该数值修正为

2019年,由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重新定义,此数值被定义为

某物质每一摩尔的质量,被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mol。从数值上看,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克/摩尔计)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某物质的摩尔量 ,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mol 以及总质量 的关系为:

对于某物质(常指气体),每一摩尔的体积称为该物质的摩尔体积 mol。在标准状态 0 ℃、100 kPa 下,理想气体的标准摩尔体积是 22.7 dm3 。

某物质的摩尔量 ,该物质的摩尔体积 mol 以及总体积 的关系为:

摩尔的历史和相对原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历史有关。

1805年,约翰·道尔顿发布了第一张相对原子质量表,它将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这张表中的数据是依据元素在化合物中质量比确定的,因此化学家不必以认同当时还不完善的原子理论为前提来使用这张表,这使得该表被广泛接受。

永斯·贝采利乌斯将相对原子质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他是首个将氧原子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化学家。由于氧和许多其他元素能形成化合物,因此使用它作为基准来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十分方便。然而他所采用的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00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用。

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格哈特(英语:Charles Frédéric Gerhardt)、亨利·维克托·勒尼奥和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三人发展了贝采利乌斯的工作,解决了当时许多化合物的化学计量尚不知晓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在1860年的卡尔斯鲁厄会议上 受到了舆论的关注。此后,化学界普遍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1。尽管在那时,测量精度不高,相对误差有1%左右,但这样的规定在数字上与后来的“氧原 子=16”的标准等价。然而,将氧原子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能带来更多的便利,在分析化学中能有更多好处,而且原子质量也能变得更为准确。

当质谱分析发展之后,氧-16成为了新的“标准物质”,替代了原来的天然的氧(天然的氧还含有氧的另外两种同位素)。1960年代,摩尔的定义基于碳-12,也就是现在的标准。这四种不同的定义在1%的误差内是等价的。

1894年化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由德语单词(分子)创造了单位。摩尔(mole)的名称是1897年翻译该单位时产生的。不过相关的等效质量(英语:equivalent mass)概念早在一个世纪就已使用。

摩尔在1971年的第十四届国际度量衡大会上被确定为第七个国际单位制单位。

自从1971年摩尔成为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单位起,对于摩尔是否可以像米或是秒一样成为一个单位,有许多不同的反对意见::

在化学上,自从约瑟夫·普鲁斯特的定比定律(1794年)开始,就已知道确定化学系统中各成分的质量并不足以完整定义此系统。物质的量可以描述为质量除以普鲁斯特的“已定义比例”,其中含有的信息是只量测质量无法得到的。如同约翰·道尔顿的道尔顿分压定律(1803年)所提到的,在量测物质的量时,不一定需要其质量(虽然实务上这是常用的方式)。有许多有关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的物理定律,最著名的可能是理想气体定律(此定律最早是在1857年提出)。mole一词最早是在是一本描述这些依数性的书中提到的。

化学工程师常常使用摩尔,但此单位在工业应用上又太小的。为了避免和英制(或是美制)间的转换,有些工程师会改用磅-摩尔(或),定义为12磅 C 12 {\displaystyle {\ce {^12C}}} ),定义为12公斤 C 12 {\displaystyle {\ce {^12C}}} ),用在和实验有关的场合。

在20世纪末化学工程师在实务上会使用千摩尔(kmol),在数值上和上述的公斤-摩尔相同,但其名称及符号符合国际单位制对于单位和用字头表示倍数的原则,1kmol为1000摩尔,这就像使用公斤(kg)而不使用公克(g)的原因相近。使用千摩尔的单位不只是在量值上的方便而已,也使化学工程中用的公式可以连贯(英语:Coherence (units of measurement)),例如流量从kg/s转换到kmol/s只需要用到分子量,若流量从kg/s转换到mol/s,除了用到分子量外,还会用到1000的系数。的确公式中有其他转换系数容易造成混淆及误解。也许连贯的定义也就是在建模时的方程不需要额外的转换系数。

浓度若用kmol/m3的单位表示,在数值上和mol/dm3相同,后者是化学者家在量测时常用的单位,这有助于相关的换算。

2011年第24次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中提出一个有关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定义修改的计划。此计划有一个草案要重新定义摩尔单位,使阿伏伽德罗常量可以固定为6.022 14X ×1023。其中草案中的符号X是指数值中可以再增加的一位或二位精确度,使用最近CODATA校正结果而定。

2018年11月16日,新定义提案获得通过,并于2019年5月20日起生效。

溶液中体积摩尔浓度(molarity)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ol/m3。不过大部分的化学文献都会用mol/dm3或是mol·dm−3,这二个单位和mol/L相同。此单位一般会用大写的M表示,有时也会加国际单位制词头,例如mmol/L也会用mM来表示。

重量摩尔浓度(molality)是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ol/kg,此单位有时会用小写的m表示。不过重量摩尔浓度是溶质摩尔数除以溶剂重量,和体积摩尔浓度以溶液体积为分母的概念不同。

10月23日称为摩尔日,这是化学家因此一单位而有的非正式节日,日期是衍生自阿伏伽德罗常量,数值大约是6.022×1023。摩尔日从上午6:02开始,在下午6:02结束。

不过有些化学家认定的摩尔日是6月2日或是2月6日,主要是其日期可以用6.02来表示。

相关

  • 弥涅墨斯弥涅墨斯(希腊语:Μίμνερμος,英语:Mimnermus,鼎盛期在前630年-前600年),古希腊哀歌诗人。弥涅墨斯生活在一个战乱时期,当时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城邦正在抵抗兴起的吕底亚王
  • 14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或称UPS,即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是在电网异常(如停电、欠压、干扰或浪涌“也称:涌浪电流”)的情况下不间断的为电器负载设备提供后备交流电源,维持电器正常运
  • 实际气体在研究气体时,现实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忽略时,气体状态方程则会偏离与压力,密度和温度的线性关系,在应用理想气体的理论时会引起一定的偏差。与理想气体相对,称为实
  • 解脱国际解脱国际(英语:Exit International)是一个支持和推动安乐死合法化的国际非营利组织。 其前身为“自愿安乐死研究基金会(Voluntary Euthanasia Research Foundation)”。和解脱国
  • 艾沙格·贾汉基里埃沙格·贾汉吉里(波斯语:اسحاق جهانگیری کوهشاهی‎;1958年1月21日-),伊朗政治家。贾汉吉里曾担任过两任伊斯兰议会议员,后任伊斯法罕省省长,再后于1997年至200
  • 酞菁酞菁(Phthalocyanine),是一类大环化合物,环内有一个空腔,直径约2.7 × 10−10m。中心腔内的两个氢原子可以被70多种元素取代,包括几乎所有的金属元素和一部分非金属元素。酞菁环的
  • 原型原型是首创的模型,代表同一类型的人物、物件、或观念。原型在文学与心理学中很重要。原型往往被以后的作者一再的重复模仿与重塑。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有四大原型:其他分析心理学
  • 争取进步联盟争取进步联盟(英语:Alliance for Progress;西班牙语:Alianza para el Progreso),是由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发起的旨在推动北美与南美经济合作的一场运动。这项援助意在反对
  • 强制合一合一教会(英语:United and uniting churches)指基督教两个或以上的新教教派合一设立的教会。合一成立的原因或形态各有不同,例如:日本的日本基督教团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