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式坦克(日语:ろくいちしきせんしゃ/61式戦車)为日本陆上自卫队于战后使用的第一款国产主战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首次开发的国产坦克,取代美国在战后提供的M4A3E8中型坦克及M24轻型坦克。三菱日本重工业(1964年后改称三菱重工业)获得日本防卫厅授权负责开发与生产。
1955年(昭和30年)开始开发,正式服役为1961年(昭和36年)故命名为61式坦克(采西元纪元后2码)。
配备61式90mm坦克炮,因为设计时考虑当时日本全国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当时日本国铁在来线的铁路运输限制,以便在战时可运用铁路运输,所以车宽被限制在3米以下,宽度为2.95米,车体长6.3米,重35吨,比同期欧美的主力坦克细小。
61式其中一个特色是引擎虽然位于车尾,但驱动轮设于车体的前方,这种设计在二战时期十分常见,二战后却极少采用此布局,原因是必须在车体内需要装设传动轴,把引擎的动力从车尾传递到车头,这样难以避免提高车体的高度来容纳在战斗室底部通过的传动轴,不利于降低整车高度,但61式因为车宽须要不多于3米,而当时日本的坦克动力系统技术,未能在维持性能的情况下缩小引擎或变速箱的体积,难以将引擎及变速箱同时收纳在窄小的车尾空间,唯有将变速箱移至车头,并驱动在车头两侧的驱动轮。
61式的生产数量为560辆,于1970年代中期被74式坦克取代其主力地位,至2000年(平成12年)才全数除役。
61式坦克经常在昭和年代的特摄作品中登场
(优于90式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