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国家图书馆

✍ dations ◷ 2025-10-02 17:33:43 #国家图书馆,芬兰图书馆,赫尔辛基旅游景点

芬兰国家图书馆(芬兰语:Kansalliskirjasto,瑞典语:Nationalbiblioteket)建于1640年,1827年由原址图尔库迁至赫尔辛基。该馆是芬兰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亦是芬兰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行政上芬兰国家图书馆隶属赫尔辛基大学,是该校目前最大的独立机构,芬兰国家图书馆原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直至2006年才改称现名。

芬兰国家图书馆在1640年于图尔库建成,当时作为皇家图书馆使用,后因1827年发生大火,馆内40,000多册馆藏付之一炬,迫使图书馆迁移至首都赫尔辛基并附设于赫尔辛基大学,作为该校的独立机关运作,当时名称为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为保存文化遗产,经历瑞典扩张、俄罗斯的统治以及芬兰独立,芬兰国家图书馆一直都是法定送存图书馆,拥有包含瑞典、俄罗斯等丰富的国家收藏,芬兰国家图书馆的捐赠者所捐赠的书籍远大于采购的数目,1918年芬兰独立时,图书馆的馆藏已经超过300,000册。2006年芬兰国家图书馆与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分立,大学图书馆迁至他处,国家图书馆则保留于约380年历史的原址。2017年,芬兰政府修订《图书馆法》,规定芬兰境内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禁止向公众收费,所以目前芬兰国家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

图书馆主楼由德国建筑师卡尔·路德维格·恩格尔于1840年兴建,附楼的Rotunda书楼于1906年由古斯塔夫·尼斯特伦(英语:Gustaf Nyström)兴建完工。尽管如此,当时大部分的藏书大都保存于图书馆地下18米的书房Kirjaluola中。2010年代初,为改善场地的功能性及可用性,图书馆主楼进行大修,维修期间馆藏被转移至临时房屋,但图书馆仍正常营运,维修的立面绘画工程于2012年夏季完成,其他的装修也在2013年8月陆续完工。维修工程于2015年全部完成,维修更新了图书馆的设施,并在地下室建造了隔间,图书馆也于2016年1月1日举行公开活动以庆祝完工。装修除了维持当初恩尔格的构想,也融入了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及现代技术。

大厅圆顶

拥有6层楼的Rotunda


相关

  • 地佐辛地佐辛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精神药物,一般在临床上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施药。常用于手术后镇痛以及由内脏、癌症引发的疼痛。该药剂药效比哌替啶强、成瘾性小、注射后十
  •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图雷特氏综合征(英语: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抽动症、托雷氏症、杜雷氏症,是一种抽动综合症(Tics)。这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内科疾病,通常发生于学龄前至青春期前。有一部分的患
  • 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是植物中纵向贯穿根和茎的一层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细胞形态扁平,细胞质浓。维管形成层一般由多层细胞所组成,严格说起来,其中只有一层原始细胞,可以不断地向内
  • 目录目录可以指:
  • 美国州份美国州份是指其主权与美国联邦政府共享的政治实体之一,在联邦内这样的实体共有五十个。由于各政治实体的主权与联邦政府共享,因此一个美国人的身份,可以同时是联邦的公民及其户
  • 贝尔福地区贝尔福地区省(法语:Territoire de Belfort),简称贝尔福地区,是法国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区所辖的省份,东邻上莱茵省、北接孚日省、西临上索恩省、南与杜省、瑞士相邻。省编号90。
  • 马夫兹阿斯玛·马夫兹(英语:Asmaa Mahfouz,阿拉伯语:أسماء محفوظ‎,1985年2月1日-),埃及女性人权活动家,是2011年埃及革命中4月6日青年运动的发起人:她在运动爆发之前一周的1月18
  • 天主之仆神仆(拉丁语:Servus Dei;英语:Servant of God),即神的仆人,在许多宗教中都使用的称号,也用来表彰他们信徒的虔诚。在天主教会中,称为天主之仆,是一个特别的称号,是天主教封圣程序中对于
  • 河滨地区里弗赛德县(英语:Riverside County)或称河滨县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一个县,东邻亚利桑那州。面积18,91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189,641人。县治为河
  • 中丁中丁(?-?),《竹书纪年》作仲丁,姓子,名庄,中国商朝君主,为前任君主雍己之侄子,太戊之子。中丁有配偶两人,癸和名己。《竹书纪年》称中丁于即位元年将都城从亳迁到嚣(亦作隞),这是商朝的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