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鸟类环志
✍ dations ◷ 2025-10-02 07:47:56 #鸟类环志
环志,亦称“鸟类环志”或“鸟类系放”,即将野生鸟类捕捉后进行基本数据的测量搜集,并套上人工制作的标有唯一编码的脚环、颈环、翅环、翅旗等标志物,再放归野外,用以搜集研究鸟类迁徙路线,繁殖,分类数据等。类似鸟类环志的工作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当时有宫女以彩帛系于燕足,以观察其来年是否飞回。现代环志开始于1899年,丹麦鸟类学者Mortensen是最早使用环志方法研究鸟类迁徙的人,他最早把162个印有系统环号的铝环套在椋鸟的脚上,此后还对鹳、鸭等鸟类进行了环志,不久由Mortensen开创的环志方法得到了欧洲鸟类学界的认可,德国于1903年在波罗的海沿岸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官方主持的环志站,此后,英国、捷克、荷兰、瑞典、丹麦、挪威、俄国、美国、日本也相继设立了环志机构。除了上述意义,环志还能检测鸟类种群数量,研究鸟类行为,其在鸟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大陆鸟类环志的主管机构是林业总局下属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国大陆的鸟类环志工作起始于1981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代表与日本国代表在北京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协定》中规定协定中所指的候鸟是“根据环志或其他标志的回收,证明确实迁徙于两国之间的鸟类”.1981年11月,为了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鸟类环志工作,并批准在林业部设立全国鸟类环志办公室负责全国鸟类环志的行政管理协调工作。1982年10月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建立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环之中心成立之后先后制定了中国鸟类环志用鸟环、报表、工具的规范,为在中国大陆全面开展鸟类环志工作进行准备。1983年7月8日到8月11日鸟类学家,环志中心主任张孚允等人在中国青海省青海湖鸟岛上进行了中国大陆的首次鸟类环志工作,共环志放飞了斑头雁、渔鸥、普通鸬鹚等鸟类1015只,标志着中国大陆的鸟类环志工作正式开始。截止到2004年,中国共有68个环志站,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山东长岛和青岛环志站是最早开始环志且不间断环志的站点。从1997年以后中国环志的鸟类总数从几万开始急速上升至十几万,到2003年,环志数量达到33万只。这些站点在东北地区已联接成网,其他地区的环志站点还未成网络,西部地区的环志点依旧很少。
相关
- 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英语: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MPS)是高等动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由可以进行吞噬作用的细胞组成 。通常存在于网状结缔组织(reticular connective tissue)
- 电导率电导率(英语:electric conductivity)是表示物质传输电流能力强弱的一种测量值。当施加电压于导体的两端时,其电荷载子会呈现朝某方向流动的行为,因而产生电流。电导率
- 基因鉴定遗传指纹分析(Genetic fingerprinting)有时也称为基因标定或基因鉴定等,是一种使用通过比较DNA片段来区别不同个体的方法。于1985年,由莱斯特大学的亚历克·杰弗里斯教授发明。
- 但丁·阿利吉耶里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语:,1265年-1321年9月14日)全名杜兰提·第·阿利吉耶罗·戴尔·阿利吉耶里,也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他是现代意大利语
- 遗传信息核酸序列(英语:Nucleic acid sequence,亦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使用一串字母表示的真实的或者假设的携带基因信息的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核碱基,两个碱基形成一个碱
- 都柏林核心都柏林核心,一种图书关系元数据的国际标准。现在是本体论研究的一个标准测试集。这里的“都柏林”容易被误认为是爱尔兰的首都,但实际上它起源于美国一个叫都柏林的小城市的一
- 碳硼烷酸碳硼烷酸H(CHB11Cl11) 为一种超强酸,是最强的单一分子酸,酸性为硫酸的一百万倍、氟磺酸的数百倍。2004年,加州大学河滨校区(UC Riverside)的Chris Reed团队首先合成出碳硼烷酸。
- 夸拉伊夸拉伊(葡萄牙语:Quaraí)是巴西南大河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3147.637平方公里,总人口22552人,人口密度7.2人/平方公里。
- 巴拉顿湖战役春季觉醒行动(德语:Unternehmen Frühlingserwachen,1945年3月6日—1945年3月1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后一次大型攻势计划,这次攻势亦被称为巴拉顿湖攻势,是德军从1945年3月
- 受教权受教育权被认为是一种人类权利并被理解为一种自由的权利,明确了对儿童进行初级教育、对所有儿童推广中等教育的义务、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对未接受过完整初级教育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