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氧循环

✍ dations ◷ 2025-09-27 13:30:16 #碳氮氧循环
碳氮氧循环(CNO cycle),有时也称为贝斯-魏茨泽克-循环(Bethe-Weizsäcker-cycle),是恒星将氢转换成氦的两种过程之一,另一种过程是质子-质子链反应。在质量像太阳或更小些的恒星中,质子-质子链反应是产生能量的主要过程,太阳只有1.7%的4氦核是经由碳氮氧循环的过程产生的,但是理论上的模型显示更重的恒星是以碳氮氧循环为产生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氮氧循环的过程是由卡尔·冯·魏茨泽克和汉斯·贝特 在1938年和1939年各别独立提出的。碳氮氧循环的主要反应如下:这个循环的净效应是4个质子成为一个α粒子、2个正电子(和电子湮灭,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和2个携带着部分能量逃逸出恒星的中微子。碳、氮、和氧核在循环中担任催化剂并且再生。有一个较小分支的反应,在太阳核心中发生的只占了0.04%的量,最后的产物不是12碳和4氦,而是16氧和一个光子,取代进行的过程如下:同样的,碳、氮、和氧在主要的分支,而在较小分支上的氟也仅仅是稳定状态的催化剂,不会在恒星内累积。碳氮氧循环的主要分支称为碳氮氧-I,小的分支称为碳氮氧-II,在更重的恒星内还有碳氮氧-III和碳氮氧-IV两个次要的主分支,它们开始于碳氮氧-II反应的最后阶段,结果是以18氧和γ射线取代原本的14氮和氦核:和 氧氟循环:此处,所有参与反应的"催化剂"(碳、氮、氧的核)数量都是守恒的,而在恒星演化中核的相对比例是会改变的。无论最初的结构是如何,当这个循环在平衡状态下,12碳/13碳核的比例是3.5,而14氮成为数量最多的核。在恒星的演化中,对流会将碳氮氧循环的产物从恒星的内部带到表面并混合,改变观测到的恒星成分。在红巨星,相较于主序星,能观测到较低比例的12碳/13碳和12碳/14氮,这些都可以证明核聚变在恒星内部进行能量的世代交替。

相关

  • 海藻酸海藻酸又称藻酸、褐藻酸、海藻素,是存在于褐藻细胞壁中的一种天然多糖。通常纯品为白色到棕黄色纤维、颗粒或粉末。海藻酸易与阳离子形成凝胶,如海藻酸钠等,被称为海藻胶、褐藻
  • 弥涅墨斯弥涅墨斯(希腊语:Μίμνερμος,英语:Mimnermus,鼎盛期在前630年-前600年),古希腊哀歌诗人。弥涅墨斯生活在一个战乱时期,当时小亚细亚的爱奥尼亚城邦正在抵抗兴起的吕底亚王
  • 帕纳雷阿岛帕纳雷阿岛(Panarea)是西西里岛以北的火山岛岛链,伊奥利亚群岛8个岛中面积第2小的岛屿(仅大于巴西卢佐岛)。岛上常住人口约280人,但是在夏季,随着游客大量涌入,人口会戏剧性增长。近
  •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腹股沟三角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 二分法二分法(dichotomy)指的是将一个整体事物分割成两部分。也即是说,这两部分必须是互补事件,即所有事物必须属于双方中的一方,且互斥,即没有事物可以同时属于双方。
  • 医学工程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英语:Human geography),是一类社会科学分支,关于研究世界、人类社会、文化、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空间和地区的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后
  • 年表列表这是年表列表,年表或历史年表(Timeline),又称时间表、时间轴,是将有关历史的资料依时间或年份先后排列而成的列表,即将一件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历史事件,以最简单的形式,重点地记录
  • 退伍军人管理局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 (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缩写:VA),成立于1989年,是为美国退伍军人及家属提供服务的内阁部门。1930年7月21日,美国联邦政府成立退伍
  • 形状形状是一物体或其外部边界、轮廓及其表面所组成的,和物体的其他特性(如颜色、纹理、材料组成等)无关。形状也可以是由边或曲线或以上两种东西的结合来形成的封闭空间,心理学家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