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尸

✍ dations ◷ 2025-09-28 19:58:04 #恋尸
恋尸,是个人对尸体表现爱恋或性吸引的现象。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把恋尸列为“性欲倒错”。但是恋尸行为的含意显然颇为多样。研究者在访谈恋尸者的研究中发现,多数会描述自己有欲望占有一个全然不抗拒的对象(68%),或是希望与已死的爱人结合(21%),有些人对尸体感觉性吸引(15%),或者希望透过与尸体结合来克服孤立的感觉(15%),或者透过全然控制死者来寻求个人的自尊(12%)。恋尸者并不一定会将对尸体的性欲付诸于行动,即不一定会与真正的尸体进行亲密接触或性交,通常恋尸者会以阅览相关文章、影片、图片,或是通过幻想、角色扮演等其他方式来满足自身的性需求。希腊语为νεκροφιλία,源于词素组合νεκρός(nekrós:死亡或尸体之意)和φιλία(philía:喜爱之意)。德语写作Nekrophilie,亦作Negrophil/-ie,英语为necrophilia。Necrophilia一词于精神病学家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1886年的著作《性精神病态》中首次出现。主要为以下行为:如果有以下行为会被归为其他类别(淫乐杀人、猎奇杀人等):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恋尸在古埃及社会颇为普遍。为了防止年轻女性死者在做防腐处理时被恋尸者奸尸,多半都会让尸体放置三五天,等到开始腐烂才送去防腐处理师那里制作木乃伊。缅甸某些少数民族因为相信没有结婚的女性无法瞑目长眠,因此处女的葬礼都会包含某种婚礼的成分,就是与死者性交。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教会权力仍然很大的前现代中欧社会也有类似习俗。现代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有包含禁止侮辱尸体的相关条文,可见得并非对恋尸无感。从个人心理的角度来看,美国著名精神分析派学家、哲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程度不等的恋尸心理。他指出:个体在社会中的成长,都存在着爱死与爱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恋生者是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在各个方面都被生命和生长过程所深深吸引”,追求欢乐的情感体验,喜欢富有活力的新鲜事物。爱死的主要表现则是恋尸,“有恋尸定向的人被所有没有生气的和死的东西所吸引和迷狂,诸如死尸、腐物、粪便和污垢。”弗洛姆认为一般人的肛门性格与恋尸性格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由于父母强迫儿童控制自己的便溺、保持清洁习惯的结果,反而形成洁癖、恋物和偏执狂这些性格特征,因此,恋尸心理以不同形式大量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精神分析学派虽然承认恋死与恋生的并存,以及与养育方式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连,却显然把恋生恋死视为彼此零和消长的关系,而无法认识到两者并存恐怕才是个人生命中最现实的状态。毕竟,没有人是全然恋死或恋生的。恋尸的性格是一种久被压抑而形成的精神能量系统。人类性行为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能量的释放,而在恋尸者那里,这种释放同死亡冲动的发泄结合起来,表现为性虐待与受虐的需要。在这种性行为的过程中,由于当事者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觉得受到重大打击和挫折,于是通过对性对象的施虐与折磨来抒泄缓解被压抑的情绪,或满足统治及占有的欲望。另一种情况则是,恋尸者本质上害怕性爱中的人性自然表现,只有在能完全控制对方、把性对象当作缺乏自主性与生命活力的物品时才有安全感和快乐。恋尸与其他性欲倒错一样被认为自古已有,但因其异常而秘密进行,极难找到实例。有关奸尸的纪录,部分跟盗墓有关。原因之一是女尸不腐的比例相对高于男性。从现代考古发掘报告中可以发现,出土的完好尸体多是女性,如历2000年而不腐的长沙马王堆和江苏连云港两具汉代湿尸,均是女性。不少性学家都将盗墓史上出现的这类奸尸记录,当作人类性欲倒错的佐证来处理。如中国大陆开设中华性文化展览馆的刘达临教授就曾把中国古籍上的这类文字作为其研究性欲倒错的例子加以引用和分析。例如:其他相关记载包括:虽明、清期间法律规定“奸尸者死”,亦不能禁绝。1935年12月号杂志《AMATORIA》曾报导,中国于数百年前就有可供客人拥抱尸体的妓院。《九春亭读书录》里记载着如何防止尸体腐败以及消除尸斑的按摩方法。民国初年上海外滩一带的妓院尚存这种服务。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第二卷记载,在古埃及,达官贵人的妻子或者美女死时,为避免被木乃伊制作者奸尸,会摆放三至四天才移交(即使假设其记载是真的,那就可以成为尸奸古已有之的证言,亦不可以断言木乃伊制作者有恋尸癖)。在古代,与死者性交有时候被认为含有魔力。在莫希文明的废墟中,有描绘生者与骸骨性交的陶器出土。在18世纪法国的妓院,有一种特色服务,是妓女躺在棺材中扮死尸,嫖客穿扮成牧师与之性交,甚受一部分人欢迎。莎拉·伯恩哈特也被传曾睡在棺材里。不仅是在人类,动物界也观察到有恋尸癖的情况。2003年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就颁授予荷兰鹿特丹自然史博物馆的C. W. Moeliker,他忠实地记录了一只绿头鸭的同性恋恋尸癖。他目击了一个雄绿头鸭“强暴”另一只在博物馆草坪上死亡的雄绿头鸭达七十五分钟之久,最后他再也忍不住而去“解救”那只死鸭,并验尸确认它是公的。奸尸会被判有期徒刑。据《中华民国刑法》:2007年在新竹发生奸尸案,被告杨忠平被指控的罪名当中则包括上述第247条的损坏、污辱尸体罪,一审后该项罪行判刑两年六个月。恋尸癖者有可能被控以阻止尸体合法埋葬罪。对尸体进行性行为可能被控以侮辱尸体罪,先杀后奸这类淫乐杀人行为一般被控为故意杀人罪和侮辱尸体罪。常规判决中,犯罪行为构成两个以上罪名应该依照数罪并罚原则。直到2006年5月,联邦法律并没有相关法律,而以下州份则自行立法,在某些州是轻罪,在某些州则是重罪:现时并没有相关法律,但因为在1999年光市母女杀害事件中,受害人曾被奸尸,舆论开始倾向要把奸尸列为非法。奸尸为犯五戒当中的邪淫戒,不论阴道、口腔、肛门,有交合的话则属于不可忏悔的罪业,手淫的话亦犯下不可悔罪。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的《金科辑要》中,玉皇大帝颁令,奸尸的罪等同乱伦,要永远打入地狱。电影中也经常将恋尸癖作为主题例如鹅毛笔。如德国先锋派地下导演Jörg Buttgereit(德语:Jörg Buttgereit)所拍的《困惑的浪漫》(1987)及《困惑的浪漫2》(1991)中,用相当激烈的手法表现了对尸体的爱恋。类似的后继者还有Lynne Stopkewich(英语:Lynne Stopkewich)导演的Kissed(1996)。恋尸癖主题最有名的电影化作品应数希区柯克的《迷魂记》(1958),在希区柯克极为艺术化的导演之下,这部线索错综复杂的心理悬疑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的恋尸癖内容更多地是为悬疑主题服务。另一部极其风格化的恋尸癖片子是法国导演François Truffaut的La chambre verte(法语:La chambre verte)(中译《绿房间》)(1978)本片和《迷魂记》一样充满了心理暗示。在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一些版本中,描写王子因为有恋尸癖,才会亲吻玻璃棺中看似死去的白雪公主。中国民初作家沈从文的自传也提过一家豆腐店老板挖出商会会长女儿的尸体,背到山峒中去睡三天,方又送回坟墓去,最后被逮捕,执行死刑之前还说:“美得很!美得很!”英国作家莫·海德的小说《鸟人》也讲述一恋尸癖的故事,主角招一男妓后,为于男妓身上获得满足而将其杀死。斯蒂芬·金的小说《杰罗得游戏》中,主角被一位喜爱掘尸的恋尸癖者跟踪。一些金属乐和死亡金属的歌词中常常提到恋尸癖。在流行乐中也经常出现恋尸癖的主题,比如Nick Cave(英语:Nick Cave)和Kylie Minogue的Where the wild roses grow及Cat Stevens(英语:Cat Stevens)的单曲Lady D'Arbanville。另外像是Avenged Sevenfold 的A Little Piece Of Heaven的MV中也有提到奸尸的部分。某些说唱乐手也以恋尸癖为主题。

相关

  •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是大洋底部形成的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相当广泛,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表层在海底就被海水急速冷却,有如挤牙膏状,但内部仍是高热状态。海底火山产生的岩浆约占全年总量的
  • 负压人工呼吸器铁肺是一种协助丧失自行呼吸能力的病人进行呼吸的医疗设备。使用者大多数是患上脊髓灰质炎和重肌无力症等病患而引起呼吸肌肉麻痹的病人。铁肺是一个连接着泵的严密封闭金属
  •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指的是能够稳定地让所有人取得足够食物的状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曾于2014年3月31日在日本横滨召开会议时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气候变迁正冲击
  • 有孔虫类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弗罗茨瓦夫弗罗茨瓦夫(波兰语:Wrocław;德语:Breslau,中文译为布雷斯劳、布列斯劳、洛克劳;捷克语:Vratislav;拉丁语:Wratislavia 或 Vratislavia),是波兰城市,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奥得河畔,自1999年起
  • 治疗药物监控治疗药物监控(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是临床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检验药物血浓度以确保药效与预防毒性产生。治疗药物监控主要关注那些治疗浓度与毒性浓度非常接近的药物
  • 酮体酮体(Ketone bodies)是在身体饥饿、禁食或某些病理状态(如糖尿病)下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它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三种化合物,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讲,β-羟丁酸是一种羟基酸,而非
  • 地心轨道地心轨道(英语:Geocentric orbit)是指绕地球旋转的物体的轨道,举例说:月球或人造卫星的轨道。根据半径的不同,又分为近地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椭圆轨道等。 199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
  • 马格里布马格里布(al-Maġrib al-ʿArabī,المغرب العربي‎),非洲西北部一地区,阿拉伯语意为“日落之地”。宋代《诸蕃志》译为“默伽猎”。该词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脉至地
  • 奥朗则布奥朗则布(波斯语: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又称奥兰泽,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第六任皇帝,其父为建造著名泰姬玛哈陵的沙贾汉。奥朗则布是沙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