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布罗克尔斯比空中相撞事故

✍ dations ◷ 2025-07-08 16:47:22 #1940年布罗克尔斯比空中相撞事故

1940年9月29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布罗克尔斯比发生空中相撞事故。这次事故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两架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二飞行训练学校的阿弗罗安森飞机相撞后依然锁定在一起,然后安全降落。撞机导致上方飞机发动机停转,下方飞机发动机继续运转,两架飞机保持飞行。两架飞机的导航员和下方的飞行员跳伞逃生,上方飞行员伦纳德·格雷厄姆·富勒发现他能利用副翼和襟翼控制连在一起的两架飞机,最终在附近的围场紧急迫降。

两架飞机上的四名机组人员全部生还,飞机经过维修都能使用,其中上方的继续服役,下方转为教学用机。事故获得世界各地关注,至今仍是布罗克尔斯比“名声的主要来源”。富勒获得空军高层表彰,但因擅自接受媒体采访被关禁闭。当地居民半个多世纪后立起纪念碑和纪念堂,其中纪念堂内还有当时飞机上的发动机展出。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二飞行训练学校位于新南威尔士州沃加沃加附近的林山基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组建的飞行员培训设施,也是澳大利亚对帝国空军训练计划的重要投入项目。学员先在初级飞行训练学校接受基本航空教学,然后到皇家空军飞行训练学校学习服役飞行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如仪表飞行、夜间飞行、越野导航、特技飞行、编队飞行、俯冲轰炸和空中射击。1940年7月29日首批学员开课时,第二飞行训练学校尚在建设。

1940年9月29日,第二飞行训练学校两架阿弗罗公司生产的安森飞机从林山基地起飞,在新南威尔士州南部上空训练越野飞行。其中尾号“N4876”的飞机由来自该州库塔曼德拉(Cootamundra, New South Wales)的22岁空军二等兵伦纳德·格雷厄姆·富勒(Leonard Graham Fuller)驾驶,格伦因尼斯(Glen Innes)的27岁空军二等兵伊恩·孟席斯·辛克莱尔(Ian Menzies Sinclair)导航。尾号“L9162”飞机由纽卡斯尔的19岁空军二等兵杰克·英格利斯·休森(Jack Inglis Hewson)驾驶,来自墨尔本的27岁空军二等兵休·加文·弗雷泽(Hugh Gavin Fraser)导航。两架飞机计划先飞往科罗瓦(Corowa),再前往纳兰德拉(Narrandera),然后返回林山基地。

两架飞机在奥尔伯里附近的布罗克尔斯比(Brocklesby)上空300米高度飞行,然后一起斜拉式转向。富勒此时看不到下方休森驾驶的飞机,两架飞行空中相撞。据富勒事后回忆,他能听到两机相互磨擦并碰到一起,还有旋转螺旋桨相互撞击并卡进发动机罩时发出的巨响。两架飞机一直卡在一起,下方飞机的炮塔楔入上方飞机左翼根部,垂直尾翼和方向舵与上方飞机的水平尾翼相抵。

上方飞机的两个发动机都在撞机后停摆,但下方飞机的发动机继续保持全速运行,两架锁在一起的飞机开始在空中缓慢地绕圈。富勒称,这对“怪胎组合”“就像砖头一样绑在一起”。不过他发现能利用所在机的副翼和襟翼控制两架飞机,于是开始寻找降落地点。两架飞机的导航员辛克莱尔和弗雷泽先行跳伞,下方飞机的飞机员休森很快跟进,休森的背部已被旋转的螺旋浆叶片打伤。

继续飞行约八公里后,富勒在布罗克尔斯比西南方向约六公里的一大片围场紧急迫降。两架飞机依然锁在一起,在草地上滑行约180米后终于停下。富勒本人认为,此次机腹着陆比他前一天在林山基地练习连续起飞期间的任何一次着陆表现都好。他的代理指挥官、中队长库珀(Cooper)认为,富勒选择的临时跑道堪称“完美”,此次着陆更是精彩。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航空事故督查、空军上校亚瑟·威廉·墨菲(Arthur William Murphy)经副手亨利·温内克(Henry Winneke)陪同直接从墨尔本的空军总部飞抵现场。富勒向墨菲报告时称:

这起奇怪的事故引来世界各地媒体争相报导,新南威尔士州小镇布罗克尔斯比变得万人瞩目。富勒不但成功避免小镇受到破坏,还救下价值约四万澳大利亚镑的两架飞机。经过维修,位于上方,尾号“N4876”的飞行继续服役,下方尾号“L9162”的飞机从此作为教学用机。休森在奥尔伯里区医院治疗背伤后继续训练,于1940年10月从第二飞行训练学校毕业,1946年从空军退役时已晋升上尉,和1945年退役的辛克莱尔军衔相同。弗雷泽驻守伦敦,是驻北爱尔兰英国皇家空军奥尔德格罗夫基地第206中队的空军少尉。1942年元旦,他驾驶的哈德逊式轰炸机与树相撞,机上四人全部丧生。

富勒成功迫降后晋升中士,但因未经许可接受媒体采访被关禁闭七天,并且14天不得离开军营。他于1940年10月从第二飞行训练学校毕业,并因“在困难条件下利用头脑、勇气和决心降落两架锁在一起的安森飞机,而且确保飞机没有严重损伤”而获澳大利亚空军司令部表彰。富勒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第37中队,起初在中东服役,之后转战欧洲,于1942年3月因在巴勒莫的出色表现获杰出飞行勋章。同年下半年获军官委任后,富勒回到澳大利亚并晋升空军中尉,在维多利亚州瑟尔的空军第一训练营任教官。1944年3月18日,他在瑟尔附近骑自行车时被客车撞死。

据大休姆郡议会透露,1940年这起空中相撞事故仍然是布罗克尔斯比“名声的主要来源”。1990年9月29日,当地居民于事故50周年之际在迫降地点附近立起纪念碑,澳大利亚国家党领袖、法勒联邦众议员蒂姆·菲舍尔(Tim Fischer)揭幕。2007年1月26日,事故纪念堂在布罗克尔斯比澳大利亚日庆典活动期间开幕,内有当时飞机上的一个发动机展示。

相关

  • NRAM纳米随机存储器(英语:Nano-RAM)是Nantero公司的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在一个片状基层上分布碳纳米管。理论上,碳纳米管的小尺寸允许了非常高的存储密度。
  • 大美国主义大美国主义是指由于美国长久以来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而美国人在行事及准则等方面,则常惯以美国国内的习惯为正宗的现象,从而导致国际社会在行事及准则交流上容易产生障碍等
  • 高雄市日侨学校高雄市日侨学校(日语:高雄日本人学校/たかおにほんじんがっこう  */?),为台湾的一所日侨学校(英语:Nihonjin gakkō),该学校于1969年在台湾高雄市三民区河北一路18号创立,分为小学部
  • 左营庄左营庄,为1920年至1940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其原辖属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后改辖属冈山郡。今高雄市左营区、三民区北侧及楠梓区西侧,曾包含鼓山区北侧。左营庄的行政区划在“十二厅
  • 儿玉誉士夫儿玉誉士夫(日语:児玉 誉士夫/こだま よしお ;1911年2月18日-1984年1月17日),日本右翼运动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上海担任“儿玉机关”领导人,战后于韩战时期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掩护
  • 中国文化报中国文化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文化艺术类报纸。1986年1月2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创刊。它为对开四版,每周
  • 柯岩 (作家)柯岩(1929年7月14日-2011年12月11日),原名冯恺,女,满族,祖籍广东南海,生于河南郑州,中国诗人、小说家、报告文学作家。她是诗人贺敬之的妻子。柯岩原名叫冯恺,对于后来取名“柯岩”,她
  • 分频器分频器是一种可以把输入信号的频率 f i n {\displaystyle f_{in}} 作如
  • 前736年
  • 河州话河州话是甘肃省一种克里奥尔化混合语言。它曾在几个世纪内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的通用语。它基于维吾尔语和撒拉语,词汇上经过中原官话的重组,因此几乎所有词根都是汉语来源,但语法上仍维持突厥语格局,有6个格、黏着语形态和SOV语序。语法后缀既有突厥来源也有汉语来源;后者时与原来的功能分离并在语义上和汉语几乎没有联系。音系大体类似汉语,有3个声调,河州话变调模式从汉语视角看很罕见。河州话的声调模式很可能不同于汉族、回族、东乡族和保安族的民族语言,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本土使用者间有这么大的差别。:160河州话曾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