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凡

✍ dations ◷ 2025-07-11 07:06:37 #阿塞拜疆地理,阿塞拜疆历史,伊朗历史,高加索阿尔巴尼亚

希尔凡(波斯语:شروان、阿塞拜疆语:Şirvan)是一个古地名,又称希尔万,位于当今的高加索东部。现在,该地是阿塞拜疆的工农发达地区,位于里海西岸与库拉河之间,希尔凡平原座落在该地的中央。

史学家弗拉基米尔·米诺斯基(Vladimir Minorsky)认为希尔凡、莱伊赞和贝拉坎这些地名源自里海沿岸的伊朗语支。希尔凡是伊朗男子的名字,意指柏树,相当于阿拉伯语里的萨尔夫,当今波斯语用以描述柏树。这个名字亦与萨非王朝沙阿阿努希拉万有关联。希尔万则有狮子保护者的意思,库尔德语里的希尔凡同样是指狮子保护者,这是男子常用的名字。在基尔库克(库尔德斯坦南部)附近有一座叫希尔凡纳的城堡。

根据《伊斯兰教百科全书》,希尔凡包含高加索东脉至库拉河之间的地区。当地的统治者的控制范围北达里海西岸,南至巴库,西进舍基地区。在萨珊王朝至中世纪伊斯兰时期,希尔凡所辖的拉伊赞是一个封地。

19世纪当地史学家阿巴斯古卢·巴基哈诺夫(Abbasgulu Bakikhanov)称“希尔凡以里海为东界,南及库拉河,毗邻莫汗和亚美尼亚”。

希尔凡沙阿是中世纪伊斯兰时间阿拉伯波斯王朝的头衔,拥有此头衔的统治者在800年至1607年期间作为萨非王朝的附庸或独立统治该地区。

到塔赫玛斯普一世统治时期,希尔凡沙阿被废止,希尔凡成为了波斯的一个行政区划。希尔凡在1578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波斯到1607年才收复希尔凡。1722年,库巴统治者向彼得大帝投诚,巴库及里海沿岸被俄国人占领。1724年,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巴库沿岸地区被划归俄罗斯,希尔凡的其他部分则由奥斯曼帝国控制。纳迪尔沙在1735击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将该地的控制权交给阿夫沙尔王朝。

卡扎尔王朝再度重新统一波斯,高加索的酋长们必须要在俄罗斯和波斯之间作出抉择。希尔凡的统治者穆斯塔法在1805年向俄国人投诚,并在翌年占领德本及巴库,但他在不久后却向波斯示好,寻求援助。根据《古利斯坦条约》,波斯放弃德本、库巴、希尔凡及巴库。不过,穆斯塔法与波斯仍存在秘密协议。1820年,俄军侵占希尔凡,穆斯塔法逃入波斯,谢马哈也被纳入俄国领土。

虽然希尔凡人是古代用语,但现今的阿塞拜疆人仍用以指称希尔凡地区的人民。在古代,希尔凡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属于高加索语族。到塞尔柱帝国时期,当地人口开始出现伊朗化和突厥化的现象。现今当地的大部分居民是说突厥语的阿塞拜疆人,高加索语族和伊朗语族则占少数。

希尔凡的人口原本是古高加索人,说高加索语。现在,诸如乌第语、列兹金语及阿瓦尔语等高加索语仍流通。

自阿契美尼德王朝至安息帝国时代,伊朗人已开始渗进希尔凡。不过,在萨珊王朝时代当地设立了波斯的殖民地,他们的影响力才真正显现出来。弗拉基米尔·米诺斯基称“伊朗殖民者在外高加索出现,特别是在山口附近,他们在吞并原居民之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尔凡、列兹金、贝拉坎等地名显示这些伊朗移民主要来自里海南岸吉兰等地区”。阿拉伯史学家马苏第指出波斯人已分布在阿兰、贝拉坎、德本、沙巴朗、马斯喀特及约旦。自9世纪起,希尔凡的波斯语系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而乡间人口则仍使用高加索语。到19世纪,希尔凡仍有大量的塔特人聚居,他们自称是萨珊王朝时代波斯殖民者的后裔,但由于其文化和宗教与突厥语系的阿塞拜疆人相近,塔特人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同化。

在卡扎尔王朝时代,突厥人已开始渗透希尔凡,但对于他们的聚居地却没有清晰的说法。虽然希尔凡在萨非王朝时代之前保留着波斯文化,但到塞尔柱时期该地已开始突厥化。萨非王朝之后突厥化开始加快,当地居民接纳了突厥语言,逐渐形成了当今的阿塞拜疆人。

希尔凡的主要居民包括了说突厥语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根据1891年出版的《地球及居民》:

根据1855年出版的《图解俄罗斯帝国》,希尔凡的居民主要由波斯人组成:

不过,俄国在1890年至1907年出版的《布洛克豪斯和叶夫林百科全书》称巴库省的许多居民是“阿塞拜疆鞑靼人,他们不应该被称为波斯人,虽然他们与波斯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说突厥语”。

为了识别伊朗与突厥的突厥语族,俄国人在19世纪末采用了“阿塞拜疆人”这个字汇指称伊朗的突厥语族。《布洛克豪斯和叶夫林百科全书》称:

相关

  • 新政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
  •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也称作叶菜,是植物叶子可以作为蔬菜烹饪、食用。 虽然可作为绿叶蔬菜的品种千差万别,但大多数都有相似的营养成分与烹饪方法。全世界已知有近千种植物作为绿叶蔬菜。
  • 苯丙酮苯丙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有香甜气味的液体,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混溶。苯丙酮可以通过丙酸和苯的FC反应制备,它也可以通过苯甲酸和丙酸在乙酸钙与氧化铝上的ketonization
  • 考斯比一家《考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是一部美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由比尔·考斯比主演。1984年9月20日,《考斯比一家》首度在NBC电视网中播出,其后共制播了8季。节目的中心聚焦于Huxtabl
  • “mamak”嘛嘛档或玛玛档(马来语:Gerai Mamak)是指由马来西亚的淡米尔裔穆斯林所经营的饮食档;在马来西亚,淡米尔裔回教徒被俗称为“嘛嘛”,传统的嘛嘛档是在路旁摆摊经营,但较新生代则以转
  • 代茶冬青代茶冬青(学名:)是原产于北美洲东南部的冬青,包括美国马里兰州南至佛罗里达州及西至奥克拉荷马州及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恰帕斯州。代茶冬青是一种常绿植物,高5-9米,树干平滑及呈浅
  • 诸罗十七庄诸罗十七庄,系指清朝治台初期首先设置于诸罗县境内,已为移民开垦的北路村庄,其中的外九庄是汉族移民最早拓垦的聚落。明朝万历二年(1574),海盗林凤被迫逃往东番魍港(今嘉义县布
  • 因州和纸因州和纸(现日本鸟取县的纸)初期形态在1050前被记载于《延喜式》之中。《延喜式》又称《延喜格式》,《延喜格式》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编写的法令细则。是平安时代的三大格式之一
  • 埃里希·冯·法金汉埃里希·冯·法金汉(德语:Erich von Falkenhayn,1861年11月11日-1922年4月8日),又译为埃里希·冯·法尔肯海因或埃里希·冯·法尔根汉,德国军事家、步兵上将,1914年至1916年间任德军
  • 沥涔吹蔑之战沥涔吹蔑之战(越南语:Trận Rạch Gầm – Xoài Mút/.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