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羽龙

✍ dations ◷ 2025-07-20 20:31:41 #足羽龙
足羽龙属(属名:Pedopenna)是种小型、有羽毛的手盗龙类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的道虎沟化石层。足羽龙可能比始祖鸟还要古老,虽然道虎沟化石层的地质年代仍未确定。有些测量认为该地层属于早白垩纪,但最近的放射性定年法显示该地曾属于侏罗纪中期末(1亿6800万年前),到侏罗纪晚期(约1亿6400万年前到1亿5200万年前)之间。足羽龙的属名Pedopenna指的是它们跖骨上的长正羽;种名daohugouensis则是指正模标本的发现地道虎沟。道虎沟足羽龙身长可能约1米,或者更小;但因为足羽龙仅有发现后肢化石,因此很难估计它们的身长。足羽龙最初被分类于近鸟类的恐爪龙下目,近鸟类包含鸟翼类与它们的最近亲;某些研究人员提出足羽龙属于鸟翼类,亲缘关系接近于现代鸟类,而离恐爪龙下目较远。足羽龙的脚掌类似驰龙科与伤齿龙科(两者组成恐爪龙下目)的脚掌,但足羽龙的脚掌更为原始。足羽龙的第二趾并没有其他恐爪龙类那样特化。足羽龙拥有加大的趾爪与稍短的第二趾,并没有形成它们近亲的高度发展、弯曲、类似镰刀的趾爪。徐星与张福成认为道虎沟化石层,即足羽龙化石的发现地,属于侏罗纪中期到晚期;并将鸟纲演化支的早期物种,例如足羽龙,与许多关系接近的支系中的原始物种作比较,以支持鸟类起源于亚洲的理论。足羽龙的类似鸟类倾向,是恐龙与鸟类演化关系的进一步证据。除了非常类似鸟类的后肢结构,足羽龙最特别的特征是跖骨上的长正羽。有些恐爪龙类也拥有这些后肢上的羽毛,例如小盗龙,但它们的足部羽毛与足羽龙的足部羽毛不同。足羽龙的足部羽毛较小,形状较圆。最长的羽毛稍短于跖骨,约5.5公分长。另外,足羽龙的足部羽毛是对称的,而有些恐爪龙类与鸟类的羽毛是不对称的。因为不对称的羽毛是典型的飞行动物特征,足羽龙极可能代表这些羽毛结构的早期发展阶段。在化石中,许多这些羽毛的压痕是脆弱的,但仍很清楚可以看到每根羽毛的羽轴与羽支;而足羽龙的足部羽毛正确数量虽然不确定,但仍比小盗龙的足部羽毛还多。也有证据显示足羽龙的长足部羽毛之上还有较短的羽毛,这些羽毛是现代鸟类也拥有的覆羽。因为足羽龙的后肢比小盗龙的后肢有较少的气动力,而且足羽龙的后肢似乎较不坚挺,这些显示如果这些足羽龙拥有某种气动力功能,将会比恐爪龙类与鸟类还少。在徐星与张福成对于足羽龙的2005年研究里,显示这些羽毛可能是装饰物,或者是退化的羽毛。后翼可能存在于恐爪龙类与鸟类的身上,但随后鸟类支系失去了这些后翼,而足羽龙代表者后翼从滑翔功能萎缩,到仅存展示功能的中间阶段。

相关

  • 叶黄素叶黄素(Lutein)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六百多种天然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属于光合色素,分子式为C40H56O2。一般在绿叶的蔬菜中可以找得到。叶黄素本身是一种抗氧化物,并可以过滤蓝光等有
  • 布丁布丁(英语:Pudding)一词源自音译英语,布丁的定义及其广泛、广义来说泛指由材料凝固成固体状的食品(也就是说有咸味和塞满肉的布丁),常见制法包括焗及蒸、烤等。狭义来说,主要材料为
  • 三界三界(梵语:त्रैलोक्य,转写:trai-lokya),佛教用语。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构成世间,相当于三有。有情众生都在三界中因为淫欲的关系生死轮回,三界外没有众生、没有
  • 马蒙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阿拉伯语:أبو 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مأمون بن هارون بن محمد بن عب
  • 狗品种犬种是指一个类群的狗,它们有着很相似且几乎一样的外表、行为,或是两者,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来自一群有着相同特征的祖先。对特定特征的小狗的选育已有上千年以上的历史。一开始选
  • 精神/心理疾患精神障碍(英语:mental disorder),或称精神疾病,俗称心理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精神症状。目前研究所得到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
  • 环肽环肽(cyclic peptide)是包含环状键序列的多肽链。 这可以通过肽的氨基和羧基末端之间的连接来实现,例如在环孢素中。 氨基端和侧链之间的连接,例如杆菌肽中的连接; 羧基末端和侧
  • 大石锹次郎大石锹次郎(天保9年(1838年) - 明治3年10月10日(1870年11月3日)),新选组诸士调役兼监察。名守亲。大石为御三卿一桥家近习番众 大石舍次郎的长男。一开始被称为金之助。在进入新撰
  • 庆妃庆妃(1840年-1885年)张氏,汉军旗内务府园户之女,御苑苑户之孙女。清朝咸丰帝之妃。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初一日出生,家族基本都在御苑和御园里工作,没有一个当官的人。张氏有一个为
  • 米雕米雕是一种在大米上写字,画画并配饰成的饰品。米雕兴旺于2000年后,由哈尔滨一民间艺人创立(以前街头艺人称之为米上刻字,源起何时不详)。民间有传说,但无正史可考。传说宋徽宗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