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野一郎

✍ dations ◷ 2025-07-21 05:08:09 #1898年出生,1965年逝世,日本自由民主党总务会长,日本自由党 (1945年—1955年)党员,日本农林大臣,日本行政管理厅长官,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日本建

河野一郎(1898年6月2日-1965年7月8日),出身于神奈川县足柄下郡丰川村。日本政治家,是自由民主党内的实力派国会议员。历任行政管理厅长官、经济企划厅长官、农林大臣、建设大臣等要职,在1960年代初被曾认为是内阁总理大臣的有力人选。逝世后被授予从二位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

他的政治影响力十分巨大,其出身地神奈川县被喻为“河野王国”。其胞弟河野谦三曾任参议院院长;长子河野洋平曾任自民党总裁、众议院院长;孙子河野太郎也是众议院议员。

河野出生于神奈川县足柄下郡丰川村的一个富农家庭,父亲河野治平历任丰川村长、郡会议员、神奈川县会议长。先后就读于神奈川县立小田原中学校、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毕业后曾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1931年成为犬养毅内阁的农林大臣山本悌二郎的秘书官。1932年在神奈川3区参加众议院议员总选举,顺利当选。成为众议院之后,加入了立宪政友会,对愈发的军人政治进行抗争。因反对东条英机政府而没有参加大政翼赞会,不过在1942年的“翼赞选举”中以非翼赞推荐的身份顺利连任。

1943年前后,东条内阁制订《战时刑事特别法》以打压异见声音,河野和鸠山一郎被迫到轻井泽隐居。终战后,河野集合旧政友会的正统派成员,以及原立宪民政党的三木武吉、原中野派的部分人物等组成以鸠山一郎为总裁的日本自由党,他自己成为自由党的干事长,并积极为鸠山内阁的结成四处奔走筹集政治活动经费。1946年,正当自由党在大选中取得最多议席,准备组成鸠山内阁时,盟军总部对鸠山的公职追放令下达,自由党内部协商好由外交大臣吉田茂出任党总裁兼首相。但是这一决定实在河野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达成的,从此河野与吉田的矛盾激发,成为反吉田派的先锋。

吉田内阁成立后不久,河野也被公职追放;期间,他为弟弟河野谦三等人筹备竞选经费,违反了整肃令的要求,被判处了4个月的有期徒刑。

之后,河野由于不满吉田内阁过于迎合盟军总部的政策,从1951年8月公职追放令解除开始,就重新致力于建立以鸠山为中心的政权。1952年,河野试图以福永健司干事长任命风波为由迫使内阁总辞,但是吉田巧妙地进行“冷不防解散”,度过危机。1953年,河野集合党内不满鸠山对吉田妥协的一批人组成了民主化同盟,通过了对通商产业大臣池田勇人的不信任动议,但是很快吉田就因为在国会中的一声“混蛋”而被迫解散众议院(混蛋解散),鸠山派以“鸠山派自由党”的名义参加大选,但是成绩很不理想,加上第五次吉田内阁陷入困境,河野加紧对吉田内阁的攻击。同年,鸠山留下其派系的大多数人马重返自由党,但是河野和三木武吉等人坚持留在党外,于是组成“日本自由党”,与改进党一起继续反吉田。

1954年,改进党和脱离自由党的鸠山组成了日本民主党。同年11月,吉田内阁终于倒台,成立了鸠山内阁,河野掌握著党政大权,成为鸠山连续三届内阁中的农林大臣。鸠山内阁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政策就是实现日苏关系正常化,以使日本可以早日重返国际社会,加入联合国。日苏谈判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渔业争端,苏联威胁要限制北洋渔业,身为农林大臣的河野赶赴莫斯科,坚持强硬的立场,使苏联不得退让,最终使捕鱼量问题得到解决。1956年10月19日,鸠山和河野去莫斯科和苏联领导人签署了《日苏共同宣言》,日苏正式恢复邦交。

日苏关系正常化后,鸠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接班人问题成为焦点。石桥湛山和岸信介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河野选择了支持岸,但是最终石桥在党内首次正式总裁选举中胜出。但不久后,石桥也因身体问题辞职,岸接任首相,岸内阁成立后,河野成为党内主流派的领袖,成为岸内阁中的经济企划厅长官,之后又担任自民党总务会长。1959年拒绝出任自民党干事长,因为他不满岸内阁在续订《日美安保条约》上的做法,转而成为了反主流派。安保条约在众议院的强行表决中,河野派和三木派缺席。

岸卸任后,河野支持大野伴睦、石井光次郎等“党人派”对抗“官僚派”代表池田勇人,但大野、石井都在总裁公选中落败。池田就任首相后的第二年(1961年),邀请河野入阁再次担任农林大臣,河野说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需要,强化国内体制,接受邀请。1962年,他又出任建设大臣,兼任东京奥运会担当大臣,期间他积极指导奥运准备工作,还为了解决道路问题和供水问题而亲自奔走。

1964年东京奥运成功举办之后,池田也因为健康原因而退引。河野和佐藤荣作是池田心中属意的两名候选人。河野曾经寄望池田能够推荐自己成为首相,他还联合另一位实力派大老藤山爱一郎一起反佐藤,但是佐藤得到财界的大力支持,加上池田和佐藤同属“吉田学校”的高材生,最终池田还是决定推荐佐藤。佐藤组阁时邀请河野不计前嫌合作,但是遭到河野的婉拒。

1965年7月8日,河野因为腹部大动脉肿瘤逝世,死前他最后一句话是“为这点病而死掉,那怎么行啊!”得知死讯后,佐藤首相赶往悼念,在其遗体旁痛哭说道:“如今内外重大问题如山,正要借重君之政治敏感性和决断力……”

第五次吉田内阁
(模板)

(1954年12月10日—1955年3月19日)

第二次鸠山一郎内阁
(模板)

第一次鸠山一郎内阁
(模板)

(1955年3月19日—1955年11月22日)

第三次鸠山一郎内阁
(模板)

第二次鸠山一郎内阁
(模板)

(1955年11月22日—1956年12月23日)

石桥内阁
(模板)

石桥内阁
(模板)

改造内阁
(1957年2月25日—1958年6月12日)

第二次岸内阁
(模板)

第一次池田内阁
(模板)

第一次改造内阁 - 第二次改造内阁 - 第三次改造内阁
(1960年12月8日—1963年12月9日)

第三次池田内阁
(模板)

第二次池田内阁
(模板)

改造内阁
(1963年12月9日—1964年11月9日)

第一次佐藤内阁
(模板)

第三次池田内阁
(模板)

第一次改造内阁 - 第二次改造内阁 - 第三次改造内阁
(1964年11月9日—1967年2月17日)

第二次佐藤内阁
(模板)

相关

  • 液体液体(英语:Liquid)是物质的四个基本状态之一(其它状态有固体、气体、等离子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移动与转动等运动性。液体是由经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微小振动
  • 军阀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支持: 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国民党中央派系: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地方派系: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蒋中正(即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
  • 施瓦茨梅尔文·施瓦茨(Melvin Schwartz,1932年11月2日-2006年8月28日),美国物理学家,198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11月2日出生于纽约,195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受教于拉比、斯坦
  • 体积最大的生物世界已知最大的生物的定义有很多种,可能被定义成最大由体型、重量、高度或长度之极者。此外一些生物在群居的情况下制造出超有机体(superorganism),但不在此列。大部分体型大的
  • 千总千总明代嘉靖京军三大营职官,其上有总兵、大将、副将、参将、游击、佐击、坐营、号头官、中军官等官职。于清朝武官名而言,可以是从五品的守御所千总、正六品的门千总或营千总
  • 埃内斯特-勒古韦礁埃内斯特-勒古韦礁(Ernest Legouve Reef)位于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以南的大洋中,在玛丽亚·特里萨礁东北部。1902年被法国船“埃内斯特—勒古韦”号发现。这个珊瑚礁长约100米
  • 太谷饼太谷饼,最早叫甘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始于清朝,以香、酥、绵、软闻名。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太谷县南街的“文成堂”,后来又有东关的“义源生”和南街的
  • 初始作战能力初始作战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或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简称 IOC,是武器能力管理(英语:Capability management)的术语。一般指武器开始服役,并且具备了最初
  • 周芬斗周芬斗(?-?),字汝调,号虚中,又号知还,江南桐城县(今安徽)人,中国清朝官员。雍正十三年(1735年)举人出身,任福建平和县知县。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月接替周缉敬担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任内与番社
  • 林幼春林幼春(1880年2月24日-1939年8月24日),名进,字南强,谱名资修,号幼春、老秋,通称林幼春。台湾府彰化县(今台中雾峰)人,雾峰林家成员,日治台湾文学家、社会运动家。林幼春生于福建福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