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语,又称冲绳方言、中央冲绳语、冲绳中南部诸方言,是冲绳群岛中南部地区琉球语方言的总称。冲绳方言使用的范围包括冲绳本岛的中南部地区以及庆良间群岛、久米岛、渡名喜岛、粟国岛、奥武岛、滨比嘉岛、平安座岛、宫城岛和伊计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被称为“沖繩弁”的语言指的并不是冲绳语,而是冲绳日语(又称冲绳大和语)。冲绳日语是20世纪琉球语与日本语发生语言接触后形成的日语方言。
琉球语中央冲绳方言是冲绳自古以来的语言,也是古代琉球国的标准语。冲绳方言又分为中部方言(包括首里方言和那霸方言)和南部方言两部分。大约在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的尚真王在位时期,中央冲绳方言成为琉球的标准语。其中中部的首里方言是琉球上流社会的公用语,不论琉歌还是组踊、冲绳芝居等,使用的都是首里方言。而那霸方言则是商人之间通用的语言。
冲绳本岛北部地区至冲永良部岛地区的本土方言不是中央冲绳方言,而是国头方言。
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吞并,成为冲绳县。冲绳语的官方地位从此丧失。与此同时,日本明治政府将日本语东京方言定为标准语,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标准语运动,对各地方言进行强制打压。冲绳语连同琉球群岛的其他语言一起被当作方言打压。冲绳县内的学校也像日本九州地方、东北地方的学校一样,给说自己本土方言(语言)学生的脖子上挂上“方言札”,以示侮辱。琉球人不堪其辱,不得不纷纷改用日语。但不少人说的日语中含有极为浓重的琉球口音,这就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冲绳大和语”的日本语冲绳方言。
虽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再实施这样的打压制度,但各地的方言急剧衰退,冲绳语也不例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才开始保护方言。冲绳人也提出了保护冲绳语的要求,冲绳县政府在2006年决定将每年9月18日定为“岛言叶日”(しまくとぅばの日),以普及琉球群岛各语言。但由于现代冲绳县的儿童从小只学日本语的缘故,前景并不乐观。而由于冲绳语的使用地区位于冲绳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受到日本语冲击最大,因此比琉球群岛其他语言衰退的速度都快。
2009年2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冲绳语列为濒危语言。
理论上,冲绳语有五个元音,每种元音都有长音和短音。其中/e/和/o/在现代冲绳语中已基本没有区别。现代冲绳人一般将短音/e/读作/ɨ/,而/ɨ/与/i/又只有细微差别。因此实际上冲绳语中有三种短元音/a/、/i/、/u/,以及五种长元音/aː/、/eː/、/iː/、/oː/、/uː/。值得注意的是,在冲绳语中,/u/与/uː/比日本语中的嘴型更圆。
从语言学归类来说,冲绳语是琉球语的一个部分。而琉球语和日本语都起源于原始日语(或称:日本·琉球祖语)。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在冲绳语中保留了部分古典日语的词汇,如ちぶる(头)、いゆ(鱼)、あくた(ごみ)、っんまが(孙)等。部分冲绳语的词汇与现代日本语相近,有的甚至是冲绳语中的基本词汇。至于冲绳语为何能保留部分古日语词汇的理由,在语言学上面被认为是波浪模型。语言的变化从中心以波纹状向周围扩展,距离越远则受到的影响越小,冲绳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距离日本语的中心较远,因此能保留更多的古日语词汇。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冲绳语的发音与现代标准日本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对应关系。其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
正因为有着这种对应关系,有不少日本的语言学家把冲绳语定性为日本语的“方言”。但冲绳语与日本语不能互通,因此国际上大部分学者认为冲绳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而不是方言。
冲绳语中更多的基本词汇则与现代日本语有着极大的差别。同样的,冲绳语的基本词汇与其他一些琉球群岛的语言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难以互通。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把冲绳语、国头语、奄美语等当作独立于日本语之外的语言的原因。
历史上,琉球国作为中国的一个藩属,曾长期与中国进行频繁的朝贡贸易。冲绳语作为琉球国的标准语,受到了汉语官话以及闽东语(福州话)、闽南语等福建方言的影响。冲绳语在不少料理、布料、官职等方面的词汇与汉语非常接近,但基本词汇方面的几乎没有。
琉球国时代,琉球人曾经使用混合汉字和假名的方式记录冲绳语。根据清朝册封尚敬王的使者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的记载,琉球人使用夹杂有少量汉字的“伊鲁花”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这里所说的“伊鲁花”就是假名。16世纪建立的玉陵,其碑文使用的是汉字、平假名混合记录的方式。而琉球王府曾组织编纂琉歌集《思草纸》,也是使用汉字和平假名混合来记录琉球语的。
琉球被日本吞并以后,日本政府禁止百姓使用冲绳语,冲绳语逐渐式微,其地位被标准日本语和冲绳式日本语所取代。直到近代学者们才开始重视并试图保护冲绳语。目前大部分学者使用片假名记录冲绳语,但也有学者使用夹杂着汉字的平假名来记录。由于琉球语和日本语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了琉球语无法准确记述。为了解决这种差异,一些语言学家参照了日语书写系统,创立了一些琉球语自己的书写系统。
冲绳语中保留了一些古典日语的语法特征。例如终止形与连体形的区别,所有格“が”(ga,在首里方言里已停止使用)、主格“ぬ”(nu,相当于日本语中的“の”、汉语中的“的”),以及“が”(ga)和“ぬ”(nu)在敬体和常体间的灵活运用。
终止形与连体形词尾:“をん”(-un)和“をる”(-uru)。这是由连用形“をり”(-uri)派生的产物。终止形“かちゅん”(katʃun)的由来有“连用形+をりむ”、“连用形+をむ”、“连用形+をるもの”等说法。具体例子:
冲绳语的形容词,在词干后面加上“さ”(sa)和“あり”(ari)形成。例如“高い”(takai)的连体形为“高さる”(takasaru、takasaaru)等等。此外,“高い”的终止形为“高さん”(takasan、takasaan),是由“高さありむ”(taka-sa-ari-mu)变化形成。
例子:
以下是冲绳语的久米岛仪间方言中“高い”的活用:
由于冲绳语是琉球国的标准语,因此在古代中国册封使的著作中,不约而同地将冲绳语称作“琉球语”、“球语”。琉球的官方史书《中山世谱》、《球阳记事》等亦采用了同样的称呼。但现在国际上通常把琉球语作为琉球群岛使用的各语言的总称,而不是单单指冲绳语。
根据非营利性组织SIL国际出版的《民族语》,日本使用的语言除了日本语、阿伊努语和朝鲜语之外,还有中央冲绳语、喜界语、北奄美语、南奄美语、德之岛语、冲永良部语、与论语、国头语、宫古语、八重山语和与那国语。这些语言一般被人认为是琉球语的各种方言。但SIL国际认为它们之间难以互通,因此称之为语言。200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639中追加了冲绳方言的简写——ryu。
2009年2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了世界上2500多种濒危语言,中央冲绳方言、国头方言、宫古方言、奄美方言、八重山方言和与那国方言都被列入其中。教科文组织认为将它们列为日本语的一种方言是不妥当的。冲绳县参议员糸数庆子因此提议将它们的官方称呼从方言改为语言,但日本政府认为这在一时间是很难办到的。